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乐秀窝 > 其他 > 破壁大明,重塑时代 > 第116章 这个理由还不够吗?

破壁大明,重塑时代 第116章 这个理由还不够吗?

作者:等待日出的月亮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4-09-04 15:09:31 来源:882

除了李善长之外,在场的其他人都没有意识到朱元璋的这种教育改革意味着什么。皇子皇孙们对此就更不感兴趣了,特别是朱允炆,他不是不感兴趣,他是打心底里的不赞同。

大多数皇子皇孙们不感兴趣是因为他们不想上课,只想玩。朱允炆不赞同的根源在于,他意识到这这样的改变会影响到现在的自己。

他本能地去想,自己才刚刚拜了几位大儒为师,就出来了一个什么小学,中学,大学。这些老师会去哪个阶段任教呢?我到底算拜师成功了没有呢?皇爷爷真是会乱来。

“父皇,军功,政务,文化儿臣都明白,这技艺是什么?”

朱元璋看向了提出这个问题的老五,本来锋利的目光也瞬间柔和了许多。

都说龙生九子各有不同,他想着,老五明显就和自己那几个满脑子打打杀杀的儿子不同,说起来这孩子反而和老大有些像,沉稳,懂事。

再联想到这个孩子在历史上留下的成就,朱元璋心中对他便是更加满意了。

“大家现在对报纸都很熟悉了吧。”朱元璋问道。

众人点头。

“能快速将报纸生产出来的技术,就是所谓技艺的范畴。”朱元璋解释道,“发明了那台机器的人,当下已经得到了《明报》百分之十的收益分成,这份分成他能永远的传下去,只要大明还在,《明报》还在,而且有收益,他的后世子孙就能永远得到这份分成。”

所有人都惊住了,报纸这东西绝对是一本万利,而且细水长流。要不是民间禁报,现在各个地方恐怕早就已经出现各种各样花里胡哨的地方报纸了。

事实上,已经有了类似传单的东西存在了,上面也会印刷一些地方趣闻,但比起《明报》来,那玩意儿没有任何的权威性,要知道,报纸可是会第一时间刊登朝堂动向的,这种优势任何地方传单都比不了。

不过更让众人感到意外的是,印刷报纸居然还需要某种机器,在场的所有人可没有谁去过那个明宣部,自然不明白那台机器代表着什么,意味着什么。

不过聪明一点的人也很快反应了过来,这台机器对印刷这件事,带来的变化,恐怕就是报纸数量的大规模提升,显然,这种提升光靠堆砌人力是不够的。

“大明的当下,有很多事都有巨大的提升空间。比如粮食产量能不能再翻一倍,铁器的质量能不能再加强一些,织布的速度又能不能再提高。”朱元璋不免一叹,他叹以前的自己认为这些东西的生产其实已经达到了极限。“总之,只要能促进我大明的人口,物质,还有文化大发展的技术,都会被列入此类技艺的范畴。”

老五朱橚思考了起来。

“你们这些人,有吃有喝,不用为生活发愁,除了吃喝玩乐,虚度年华之外,是不是应该去思考一些更深奥的东西。”朱元璋看着自己的儿孙们,“你们应该去想一想,为什么鸟儿能飞,人却不能飞。去想一想,祖冲之算的那个数到了第七位之后的第八位是什么。去想一想大炮怎么样才能打得更远,火铳怎么样才能打得更准!”

大部分朱家的子孙的确开始在认真思考了,思考自己的这个老爹是不是已经喝醉了?

“如果你们想不到这些,就去想想文化上的事。”朱元璋继续说道,“举个例子,咱是打算让孔家以后吃版权过日子的,毕竟《论语》什么的的确是他们孔家的东西,所以每卖出去一本《论语》,他们家就要分成。另一个例子便是《三国演义》,以后出成了书,作为作者的罗贯中是要抽成的,只要这本书还在卖,他们罗家就能永远抽成。”

众人又是一惊,他们没想到一部话本小说居然都能通过这样的方式赚钱,而且能赚几代人!

“很吃惊吗?这就是以后的大明。”朱元璋很是得意地说道,“你们要是弄不明白那些更深奥的东西,那你们就去写书,去给咱的大明文治添砖加瓦,去探索文明的深度,学术的深度。只要有成果,大明都不会辜负你们。”

朱橚明白了,于是最后追问道,“医学上的技艺也行吗?”

“行!”朱元璋郑重地说道,“你们还不知道,医学院每月都会给咱交上来一份报告,关于他们在用药治病上的发现和进展。就是现在,他们正在对什么免疫学进行研究,如果研究成功,便能更好的处理瘟疫,天花等疾病。如果有哪名御医能够配置出有效的新药方,或找到新方法,那这名御医就可以从这种药方和方法的实施过程中得到分成,这项分成也可以永传子孙。”

朱橚的心跳瞬间加快了,他打心底里感到了一种自己过去从未体会过的喜悦,这种喜悦带来的期待感,带来的满足感,还有那迫切无比的跃跃欲试,对他来说都是那么的陌生。

如果此时他能和朱雄英谈谈,那他会知道,这种喜悦来源于人生目标被这个世界所认可,来源于对自我价值实现的期望。

“陛下,真的能找到应对瘟疫的办法吗?”这时,徐达迫切地问道。

军队行军打仗,出现瘟疫是大概率事件,不止是徐达关注,在场的其他武勋也格外在意。

“目前的进度,咱可以说是非常快的,用不了多久,你们就会得到一份防疫操典。”朱元璋说道,“当然,具体的效果,还需要实战检验,不过这是后话了。”

徐达颇为期待地点了点头,他知道自己的陛下不会在这种事上托大。

“父皇,儿臣敢问,这些事如何转化为能传给子孙的奖励?”朱棡问道。

“这就是咱接下来要说的重点。”朱元璋抬了抬手。

早就等候在门外的一队太监,端着一个个精美的小型托盘走进了殿内,接着井然有序地将这些托盘摆放到了每个人的眼前。

托盘上是一张纸,纸上画着风景,写着数字,更刻着人像,而这人像便是当今皇帝。

“这是最新的大明宝钞。”朱元璋说道,“这也是大明未来五十年的内政重心。”

李善长拿起宝钞,仔细地端详起来,看了许久,他的大脑里最终只出现了四个字,巧夺天工。

其余的皇子,武勋,国戚也纷纷生出了这样的想法。

“别小看这一张纸,它代表着大明的国力,朝廷的信誉,更意味着突破时代枷锁的机遇。”

李善长皱眉。

“你们很多人都知道,咱马上要办一个商品博览会,你们得到的钢笔,笔记本这类东西都会出现在博览会上,还有你们之前看到过,咱用的打字机,也会出现在这次博览会上。这些产品未来都会涉及到各种产业。”

李善长顿时明白所谓的奖励是什么了,这是要把食邑,米禄这些东西,都换成自己手上的这张纸!

“除了这些商品之外,未来还有道路修建,矿场开采,木料砍伐等等。”朱元璋继续说道,“每一个产业都会相应的出现一个或多个公司。嗯,你们更熟悉的名字叫商号或作坊。每个商号,作坊都会有相应的分成和股份的认证,而这些东西就是咱要给你们的奖励。”

朱元璋顿了顿,“举个例子,如果太医院的御医找到了一种新的,能对付寒热病的药物,那咱就会专门成立一个作坊去制作这种药,这位御医也能获得这个作坊的相应股份,他每年便可按照这个股份得到收益。”

这下所有人都明白了这份奖励的含义,说白了,只要做出贡献,就可以获得让自己子孙永远富贵下去的一份认证。

“具体到你们这些皇子皇孙,说白了,就是未来咱给你们的俸禄,不再是每年多少石粮食,你们的俸禄将会由多个收益渠道组成,而且将会由实物发放,逐渐过渡到完全以大明宝钞的形式发放。”

这一决定,无疑让一众皇子皇孙们都感到了难受。

“父皇,儿臣认为此法甚好!”朱棣站了起来,“儿臣还觉得,我大明当下给藩王的米禄太多了,应该酌情减半,减少朝廷的负担。儿臣知道,父皇一直想给百官增加俸禄,此事应该由儿臣等人为父皇分忧。”

朱樉和朱棡此时看着老四的眼里已经冒出了杀气,二人不约而同地在心里吼道,朱老四,你要干什么!

“哈哈哈哈,老四,你是识大体的!”朱元璋格外赞许地说道,“减半就算了,减四成吧。这样也好给你们这些整天只知道游手好闲的人一点去创造的动力。”

朱棣看也不看自己的其他兄弟,拱手行礼后,便坐了下来,继续泰然自若地品起酒来。

“你们别觉得自己受了什么大委屈。”朱元璋严正地看向了老二和老三,“咱告诉你们,未来的大明,会是一条吸纳世界财富的巨龙,不仅我们大明内部有数不清的收益会进你们的腰包,海外更有无限的资源和财富源源不断地流进到我大明的国土之上。你们要把眼界放长远一些。”

说着,朱元璋将目光放到了那群国戚,武勋的身上。

“当然,这些收益和奖励,你们也能分一杯羹。”

徐达等人一怔,对于皇帝的这句话,众人都有种意料之中,情理之外的感觉。

意料之中自然是因为这次家宴既然谈到了这个问题,他们这些被邀请到场的人必然会被纳入其中,要不然来参加宴会干什么?真的是为了吃顿饭?

情理之外的原因是,他们或多或少都已经看清楚了十多年来,眼前这位皇帝性格上的一些转变,在化国为家这件事上,他正在大踏步的前进,说白了就是有一些过于自私了。

当然,在场的人其实都是这份自私的受益者,说一千道一万,大家都是亲戚嘛。

“陛下,是不是说,我等以后的功绩,都要用这些方式来奖励了。”蓝玉率先问道。

在他朴素的价值观中,那些虚头巴脑的东西,真不如土地靠谱,在场的众多人其实也是这般想的。

土地比纸片好,坐下来收租商号,作坊好。一千多年了,都是这般过来的,都没有变过,这才是上等人过的日子。现在突然要改变这种收益方式,大多数人都本能的抵触和不习惯。

朱元璋审视了蓝玉片刻,然后点了点头,回答道:“是,因为土地咱不可能再给了,不管是你们,还是咱以后的子孙。”

这话让众人都心中一惊。

“咱今天把话放在这,土地和宝钞,这两件事,就是未来大明内政的国本。这两件事,关乎大明的未来,更关乎你们的未来。任何敢在土地和宝钞上做手脚的人,咱都会让他不得好死,不管这人是不是咱的子孙!亲戚!”说着,朱元璋再次把目光放落到了自己二儿子的身上,“你以后要是敢再拿一张纸,画个几个圈,就说这是宝钞,然后去市场上逼着商户和老百姓把他们手里的东西卖给你,咱一定宰了你!”

朱樉咽了一下口水,愣愣地望着自己的父亲,脸上的表情不敢有丝毫的颤动,那真实可感的杀气,让他感体会到了什么叫绝对的恐惧。

“儿~儿臣再也不敢了……”他哑着嗓子回答道。

朱元璋懒得看他,这时李善长站了起来。

“陛下,老臣斗胆一问。”说着,他便对着朱元璋深深地一躬,做足了礼数。

朱元璋做了个深呼吸,平淡地说道:“你问吧,今天把你们招来就是允许你们提问的。”

李善长起身,目光真诚地看着朱元璋,“陛下此番大刀阔斧的国政改变,究竟是为何?”

“为何?”朱元璋走到了李善长的面前,“你说呢?”

“老臣就是不知,才斗胆一问。”李善长诚恳地回答道。

“你觉得这些改变没必要?”

“老臣觉得这些改变非常的危险。”

朱元璋审视着自己这个昔日的战友,他已经开始评估此人对自己政策改革的威胁性了。

李善长也敏锐地感受到了危险,但他知道,这个时候自己绝不能认错,更不能去回避,否则自己一定会被眼前的这位九五之尊认为自己想韬光养晦,暗中谋划。

“陛下,老臣是真切的担心。”他再次拱手行礼。

在这大殿之中,其实并没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庶族地主,几乎所有人的身份都是开国勋贵,或是皇亲国戚,所以没有人会用什么冠冕堂皇的圣贤道理去对这位皇帝说教,只要发现皇帝没有太大的危险性,他们就会直接地说出自己的一些意见和关切。

现在的李善长便是如此。

“历代王朝,都没有如此重视过商贸,此法会带来的怎样的结果,臣不仅不知道,而且臣还感到了害怕。”李善长语调平稳,但声音恳切,甚至沉重。“陛下,天下熙熙皆为利来,我等皆是陛下之近臣,亲眷,但即便是近臣,亲眷也是会在乎利益的。”

此话一出,众人皆惊,这是能公开说的吗?

“父皇!儿臣不在乎这些东西。”

朱元璋看了一眼冒出来的梅殷,对他摆了摆手,让他坐下,顺便也安抚了其他不知所措的人,让他们不必慌张。

“你继续说。”朱元璋重新看向李善长。

“能把所有人真正捆绑在一起的只有利益。”

“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朱元璋淡淡一笑。

李善长一愣,随即点头,“陛下此言精准。老臣担心的便是如此,粮食,土地,是天下所有人都知道最值钱的东西,特别是粮食,否则陛下也不会把将宝钞与粮食挂钩。而那些商贸股份,目前皆是虚幻,其能带来的收益如果比不过以前,众人是会心生不满的。”

“李善长!你不要乱说话!”蓝玉跳了起来,他不是想义正言辞,他是心虚,因为他真的不满。

“坐下!”朱元璋低吼一声。蓝玉悻悻地坐了下来。

“天下之财,最便利者莫过于租税。商贸之事,飘忽不定,这也会导致后续的收益出现波动,到时肯定也会有人生出怨气。君臣嫌隙一旦出现,我等这些追寻陛下至今的人,该如何自处?”他其实想说的是,陛下该如何自处,但这句话终究没有说出口。

“你说的很有道理。”朱元璋赞同地回应道。

李善长颇感意外,这话可不常见。

“但你有没有想过,历代的周期律突破不了就是因为这天下的所有人都只想着兼并土地,收租,当地主呢?”

李善长皱起眉头,“陛下,这周期律的意思是?”

“一个王朝突破不了三百年的寿命。”

李善长顿时全明白了,人口和土地的矛盾,就是这个周期律爆发的重要原因。

其余的人听到这,也是惊骇不已。

“另外,大明不是重商贸,大明是重生产,只有不断的前进,不断地去创造财富,大明才有机会获得跨过周期律的资格!”

“这就是陛下急迫改革的原因吗?”

“这个理由还不够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