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乐秀窝 > 其他 > 大汉征服者 > 第132章 人事命脉

大汉征服者 第132章 人事命脉

作者:千牧海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4-06-20 20:35:26 来源:882

霍光从震撼中回过神来,见皇帝没打算继续扯马蹄铁,于是便从袍袖中取出一本奏章。

你别说,华夏人适应能力冠绝中外,这纸一出来,立即便成为富贵人家的必须品,毕竟和轻便易书写的纸张比起来,笨重的简书必然会被弃若敝履,估计用不了多久,竹简为书就会彻底成为历史。

“陛下,此乃臣与众两千石官员议定,在官制改革之后的众臣名单,请陛下过目。”

这事刘病已可不会谦虚说什么你大司马办事他放心一类的屁话,这可是人事权,皇帝最重要的权力之一,能掌控就绝无轻易放手的道理。

刘病已细细翻读薄册……

内阁首辅博陆侯霍光领兵部尚书,领三军都督府大都督。

内阁次辅富平侯张安世兼领工部尚书。

内阁三辅昌水侯田广明兼领户部尚书。

内阁四辅建平侯杜延年兼领刑部尚书。

内阁五辅博阳侯丙吉兼领礼部尚书。

吏部尚书富民侯田千秋。

御史台御史大夫蔡义。

通政司通政使营平侯赵充国。

翰林院院使龙额侯韩增。

大鸿胪赞关内侯韦贤

詹事府詹事萧望之。

鉴察院院使者高平侯魏相。

宗正阳城侯刘德。

少府卿梁丘贺。

……

一本册子上密密麻麻记录的全都是人名官职,上面的还都是各部院主政官员,也就是一把手,后面则全是附属官。

比如六部尚书下面的侍郎,郎中……员外郎和主事名单未列,官职低,还不足以让霍光这样的重臣和九卿们去商议,届时自有各部堂官员去罗列。

其实远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复杂,不少职能部门说起来只是换了个名字罢了,比如大司马是兵部尚书,大司农相当于户部尚书,大司寇相当于刑部尚书等等。

至于各部院下面的侍郎则是部门主管,比如户部右侍郎分管税收和国库,左侍郎负责民籍,田亩核定以及各地禀仓等等,这些新设的官员名称代替了诸令诸曹而已。

所以群臣接受起来不会乱成一团。

很值得一提的是,刘病已将官制改革之册交给霍光时候并没有刻意去交代一件事。

这就是丞相!

很显然,这会给霍光传递一个错误的讯息,让其猜测皇帝为何不设丞相,是不是想要独揽朝政,削弱内阁职权。

在所有商议新官制的大臣们眼里,或许认为内阁首辅就是丞相,但是内阁首辅的权利似乎又比丞相小了不少,在霍光独揽朝政的时候,丞相形同虚设,可霍光终究会退出朝堂,大将军位置也不可能一直被官员把持,届时丞相自然还是当朝第一重臣。

但是现在丞相没了……

但是说到底丞相依旧只是一个名称罢了,比如皇帝要的官制改革,在很多方面也只是换了名称,更明确细分了权责范围,那么丞相没了,什么样的地位堪比丞相?

答案是内阁首辅加吏部尚书再加户部尚书!

丞相的主要权责是什么?

是分权,分皇帝之权,是代表满天下的大臣以臣权掣肘皇权。

而皇帝最重要的权力结构就是官员任命、赋税财政和军权。

军权本身天经地义就是皇帝的,霍光这个大将军之职本身就不是常设之官,他如今只是攥着托孤辅政大臣的名义替皇帝暂管军队,说到底军权也确实不该在大臣手里,否则必生莫测之变。

身为大臣的职责是规劝皇帝不要随意动用军队,以免劳民伤财乃至穷兵黩武,这个职责是大司马的,但也仅仅只是规劝而不是阻止、限制,所以大司马这个官职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威风,霍光要只是大司马不加大将军衔,那他就什么都不是!

也就是说只有当大司马加衔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这两者合一的时候才是真正的军队主宰!

然而大汉朝至今为止,只有三位达到这样的成就。

大司马大将军烈侯卫青!

大司马骠骑将军冠军侯霍去病!

大司马大将军博陆侯霍光!

后世还有一个就是穿越人士王莽……

所以说臣子不得对兵权有任何非分之想,军队也应该是一个完全独立于朝政之外的存在,且必须、只能掌控于皇帝之手,此乃江山社稷稳定的第一前提。

丞相要争的是官员任命权和财权!

官员任命权也就是人事权有多重要?这就是废话……

天底下官员那么多,别的不说就光是这长安城里的官员皇帝能认的过来吗?

掌控人事权,就等于是捏住了天底下士族,所有读书人的命脉,读书是干什么的?

是为了成为踏身仕途,你就算再孝顺再如何有贤名,可大字不识一个,地方官府士族会把你举荐上去?

察举,举孝廉,最重要的一个字是举,推举!

推举上去了不代表一个会用,谁能决定读书人的仕途,是丞相府,具体办事的是丞相府属官,比如长史等等。

简单来说,皇帝拥有的人事权是任命两千石的顶级官员,而丞相只会过问上千石的高级官员任命,六百石那个级别的丞相不会问,难不成一个县的属官也要丞相亲自任免,那还活不活了。

还有就是财权,这个没啥说的,皇家的皇庄、皇店以及赋的收入归皇家,由少府运作皇室一应开销。

而税的收入归国库,用于整个天下的其它诸如俸禄、养军、赈灾救济、民生建设、战争等等。

泾渭分明,不能逾越。

财权归丞相府和大司农……

丞相没了,内阁出现,六部出现,那么人事任命之权就到了吏部,财政之权就成了户部职权。

一目了然,皇帝并没有明确表示出要染指低级官员任命和国家财政的意思。

但是霍光非常明白皇帝设内阁六部的真正用意就是消除丞相权势过大的问题。

皇帝不希望大汉有位高权重的丞相府,同样也不希望有形同丞相职责的一类官员存在。

所以在召集重臣商议之后,霍光否决了内阁尚书兼领吏部和户部的建议,甚至于定下规则吏部尚书不得入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