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乐秀窝 > 其他 > 大汉征服者 > 第128章 佛门

大汉征服者 第128章 佛门

作者:千牧海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4-06-20 20:35:26 来源:882

五万赏格的电磁电报机足够恐怖,但还不是最恐怖的,最恐怖的有两项!

第一项是蒸汽动力研究!

而蒸汽动力研究又包括蒸汽机头、蒸汽车床、蒸汽镗床、蒸汽铣床、蒸汽锤……

其中蒸汽机头赏格十万,其余蒸汽动力每一项赏格三万!

和电磁电报机一样,蒸汽动力研究,皇帝给出绢帛思路同样高达十几份,然而卢瀚海服气。

因为皇帝说了,那蒸汽机头只要研究出来,那么在华夏大地上就会出现一种怪兽,那怪兽名叫火车……

不是会喷火的车,而是会喷蒸汽的车,这种火车能够日行上千里,一次拉货几千万斤。

身为墨家子弟,包括卢瀚海在内的所有墨家人都非常清楚这意味着什么?

那已经不是匪夷所思,不是神鬼之技,不是一切能够形容的词汇所能形容的神迹。

真正的神迹!

想想看这种神器若是真个出现……

不过既然能被称之为神迹,足以可见其难,也真正对得起这高达十万的赏格!

另外一项高达十万的研究项目……都不在墨院。

当初接受这项研究任务的袁宗姚直接去了南方,因为皇帝给的绢帛思路上写的很简单,就是要寻找什么雄性不育株,然后研究出杂交水稻。

还记得当初墨院发布这个任务的时候,所有墨家门徒全都傻眼,因为他们还是第一次听说,这稻子还能分雌雄,当真是日了狗见了鬼了……

不过让所有墨家门徒惊悚的还不是稻子分雄雌,而是亩产!

现如今种植稻米,上好的水田亩产差不多能有三石到四石,也就是差不多三百五十斤左右到四百五十斤,一般的水田差不多两石,要是旱田、瘠田,亩产一石甚至半石都不稀奇。

但是皇帝说了,找到雄性不育株培育出杂交稻,最基本的要求是亩产七百斤,只要达到这个要求,奖励三万银元,达到一千斤,再奖励五万银元,达到一千五百斤,继续奖励八万银元,若是达到两千斤,再奖十万!

如此一算,前后奖励总和高达二十六万!

但是这没什么值得羡慕的,甚至于所有墨家门徒殷切的期盼袁宗姚能够成功!

这是改变人类命运,堪称石破天惊的大事,真要成功,或许华夏万民将再无饥饿之忧,就算不一定真能彻底消除饥荒,但是必然能活命无数。

甚至于完成这项丰功伟绩的袁宗姚没准都能封神成圣!

和封神成圣比起来,区区二十六万银元算个啥?

刘病已终究还是没去蒸汽车间和电磁车间,他这次出宫来墨院,一来是看看玻璃制造情况,二来也是为了给墨院上下科研人员鼓气的,让这些墨家门徒知道自己很重视墨院的研究成果,因此不要松懈。

对于奖励……别觉得刘病已小气,虽然他有不少生财之道,但是他花钱的地方更多,多到再多的钱都未必够用,所以奖励只是辅助,他给的是名!

是给墨家正名的机会,给所有墨家门徒一个真正名垂青史,万代流芳的机会!

一名身穿僧袍,顶着个大光头,头顶上还有六个戒疤的和尚穿着一双藤条编织的鞋子缓缓走在长安街头。

御驾回宫,行人辟易,和尚自然也不会例外,别说和尚,就算是佛祖,面对人间帝王,那该让道还是得让道!

“和尚?”刘病已惊异的发现肃立在街道边上的竟然有一个大光头……

大光头明显是和尚,因为头上有戒疤,而且看这和尚的装扮,基本上可以确定还是一个苦行僧。

这都不是重点,重点是这和尚哪来的,怎么会出现在大汉,出现在长安城?

刘病已如果没记错的话,佛门传入华夏的时间应该还在一百多年以后的东汉!

之所以这么清楚,是因为刘病已曾经去过白马寺。

白马寺寺史记载,汉明帝遣蔡愔、蔡景赴西域求佛经,在月支遇见来自天竺的迦叶摩腾和竺法兰二僧,便迎入华夏,用白马参载佛经、佛像同至洛阳,于鸿胪寺旧地建佛寺,以白马为名,白马寺也成为华夏历史上的第一座佛寺。

也就是说佛门之所以会进入华夏的一个很大原因是汉明帝对佛门好奇,所以派人去西域找的,而且运气不错在新疆伊犁一带碰上了在西域传教的佛门子弟。

他可没派人去西域,那么这大和尚从哪里冒出来的?

刘病已的心头仿佛有一万头草泥马奔腾而过。

佛门代表着什么,这个世上没有任何人比刘病已更清楚,简单而言这是一种信仰,是穷苦百姓可以寄托心灵期盼来生的希望,也是富贵豪门想要祈求继续作威作福的念想。

但这世上任何一种信仰都想要以最快的速度发展足够多的信徒,同时恨不得太阳光能照耀到的地方,全部都能成为信仰的领地。

佛门希望所有用两条腿走路的人能够成为佛陀的信徒,后世基督教进入华夏之后同样想要把华夏万民纳入主的怀抱。

或许从初衷而言,不管是佛门还基督教都没想到那么深远,更不会觉得自己的存在竟然能够影响到社稷王朝的稳定。

但是不得不承认,佛门蛊惑人心……其教义确实太能获取人心了,在九成九百姓不识字,大多平民都挣扎在温饱线上的封建时代,出现这么一个可以寄托精神,祈求来生的玩意,佛门又怎么可能不迅速壮大。

从汉明帝引佛入华夏,到历史上北周,这短短三四百年的时间里,佛门寺庙如同雨后春笋一般在华夏大地上长的遍地都是。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说的可不就是遍地都是的佛门寺院。

寺庙还号称他么的方外之地,和尚还是出家之人,既然是方外之地,那么寺庙本身占据的土地理所当然的不用交地税,出家之人都他么跳出红尘外,不在五行中了,那还交个毛的人头税?

于是越来越多的百姓为了逃税选择将土地托名在了寺院名下,越来越多的平民选择剃度成为和尚,然后光明正大的避税……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