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乐秀窝 > 其他 > 大唐太子的悠闲生活 > 第60章 秋猎归来

大唐太子的悠闲生活 第60章 秋猎归来

作者:张九文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4-10-11 17:18:04 来源:882

第60章秋猎归来

这些事都被李绩记录下来,包括太子殿下在京兆府问询近来的进展。

殿下是担心被闭塞言路?其实只要殿下这麽做了,就没人敢闭塞言路。

也没人敢在殿下耳边谗言,因只要殿下是一个能够亲自问询关中各县的要事的储君。

那麽朝野上下的官吏,都会紧着头皮办事。

就算是有过错,也必定会如实禀报。

谁要是敢瞒着太子,事后必定会被一群脚踏实地办事,又进取心强的官吏,活活骂死也说不定。

朝野清明是好事,东宫储君监理朝政这些天,众人都很忙。

得知昨日,东宫储君亲自去京兆府过问了事由,这些天三省六部的官吏办事更勤快了,他们不敢怠慢。

今天下了早朝,李承乾与房玄龄,长孙无忌三人就在崇文殿商议着。

表格放在面前,这是今年的帐目,朝中各项开支都在眼前。

李承乾看到父皇秋猎所用粮草与财帛,包括修缮骊山行宫种种用度花费了三万贯之巨,不免叹息一声。

房玄龄道:「好在这些天朝中的禄米都结清了,馀下的可以用在来年。」

泾阳的作坊经营一年才一万贯有馀,还抵不过父皇一场秋猎的开销,几万大军在外人吃马嚼,都是粮草的消耗。

还有自贞观四年开始,这位父皇免除了对蓝田,高陵,灞上,三原,醴泉几县三年的赋税。

因此关中大丰收,其实收缴的田赋也没多少。

本来中枢所在,关中各县应该是重要的赋税来源。

可不仅如此,中原各地的赋税收缴依旧困难不说,免除赋税的地区还不少。

两头犯难,父皇秋猎每多进行一天,粮秣的消耗便多一天。

从生产关系上来说,从军入军都是一种脱产的状态,跟随父皇而去骊山的几万人都属于脱产状态。

大唐的府兵制还算好的,闲时可以耕种,一旦战事起,便要入军。

薄弱的底子下,这种低成本的府兵制很适合当下。

如果是常驻兵马,那麽就会有上百万的人脱产,而脱产的人不存在生产任务,靠着赋税养活。

兵马越多消耗的赋税也就越大。

中原依靠长江黄河的小农经济其实并不强韧。

李承乾头疼地看着这些帐目,唯有沉默。

长孙无忌道:「如此说来今年的各项开支结算完,休沐前就可以归档了?」

房玄龄转头看向一旁的太子。

随后舅舅的目光也看了过来。

李承乾道:「朝中有入关的税吗?」

「殿下是讲入市的税吗?」

李承乾拿出一份奏章,道:「这是孤让徐孝德去坊间查问的。」

看眼前一个房相,一个舅舅,两人都是疑惑的神色。

又解释道:「徐孝德,两位可能不记得了,就是孤的东宫属官,前些天还冒冒失失带着应国公来东宫寻孤辞官来着。」

房玄龄了然点头。

随后长孙无忌接过奏章看了起来,一直以来西域人或者突厥人,卖马匹也好,或者是卖水果玛瑙玉石,都赚取了不少钱。

李承乾低声道:「孤也清楚这天下万千庶民仅靠着手中的富馀,他们活着已很不容易了,因此在不增加赋税,或者各项课税的情况下,只能选择开源节流。」

「所谓节流……」说到这个节流又是一个令人苦恼的问题,节流最大的问题就是父皇。

只要父皇不乱花钱,这个节流的问题是不大的。

李承乾改口道:「节流的事就先不论了,我们来谈谈开源如何?」

房玄龄点头道:「殿下请讲。」

「其实此事说来还是皇叔与我说的,他说西域人与突厥人赚了我们中原人的很多钱,因此皇叔对此事记恨已久,有朝一日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房玄龄暗叹,道:「好句子。」

长孙无忌冷哼着,这种句子真要是出自李孝恭之口,多半是他家有漫天神佛庇佑。

李承乾说了入关之税的思路,其实思路很简单,对入关做贸易的关外人加征赋税。

这个时代的人的智慧也是不可小瞧的,经过一番解释之后,房玄龄与长孙无忌便很快举一反三,拿出一套可行的方案。

如果收得太多会让西域诸国或者是突厥人不满,便可以限定某一些货物,或者是大批量的货物。

李承乾喝着茶水,听着眼前两位朝中安排。

东宫储君监理朝政嘛,现在朝野皆知东宫太子办事有两条准则,那便是具体问题,具体解决。不同环境,因地制宜。

这是监理朝政期间,满朝文武对这个太子最中肯的评价。

基本上,给太子的行事准则定了基调。

陛下不在长安这两月,朝野上下也都按照这个基调行事。

只要按这种基调来,多半不会做错事的。

冬天还没到,关中深秋十月下旬,便下了第一场雪,这场雪来得很早。

李承乾将入关收税的问题交给房相与长孙无忌之后,就不管不问了。

因人家才是掌握朝政诸多大事的人。

随便找个理由,这个主意是皇叔李孝恭想出来。

李承乾就抛之脑后了,现实就是,这种事到了最后,一定会容后再议,再容后,再商议。

大唐要制定一个国策,为了分析利弊,决定立场与利益,太极殿不打个几架,满朝文武不争执个几个月,或一年半载,是出不了结果的。

今夜不是太冷,李承乾站在东宫的窗前,借着油灯的光,只能见到眼前一片片落下的雪花。

李丽质穿着保暖的大红色衣袄,提着一个灯笼走入殿内,道:「皇兄,炉子都造好了,现在母后的立政殿可暖和了。」

李承乾将油灯拿回来,放在桌上,道:「拿点宵夜给母后送去。」

「妹妹也是这麽想的。」李丽质将双手放在暖炉边取暖,她的鼻子耳朵冻得通红,又道:「也不知弟弟妹妹在骊山会不会冻着,骊山行宫还有温泉,多半是不会的。」

李承乾喝着茶水道:「你去过骊山行宫吗?」

李丽质道:「小时候与皇兄一起去过,那时候还是皇爷爷在位,皇兄肯定是忘了。」

李承乾抚着太阳穴,慵懒地半躺着道:「小时候的事,很多都忘记了。」

「那时候皇兄还和青雀打架。」

小时候去过骊山行宫,还与青雀打架,那个年纪丽质也才四五岁?

李承乾叹息道:「不知不觉过去了这麽多年。」

李丽质坐在一旁的椅子上,低声道:「那时候骊山行宫很破的,到处都是残垣断壁,还是皇爷爷下令修缮起来,今年父皇去骊山行宫,又修缮了。」

李承乾拿起一旁的书,默不作声看着,听着妹妹说以前的事。

等小福准备好了宵夜,李丽质起声道:「皇兄,妹妹回去了。」

李承乾叮嘱道:「小福你陪着一起去一趟,怕黑的话就住在立政殿,不要回来了。」

「小福不怕黑。」她坚定道。

两个丫头一人一个灯笼,快步走入了风雪中。

等了半刻时辰,碗中茶水也凉了,李承乾向着窗外,就看到一点火光在风雪中晃动。

确认了是小福提着灯笼,一个人从立政殿走回了东宫,这才放下心来。

见状,宁儿笑道:「其实殿下还是很担心她的。」

李承乾低声道:「她们需要多锻炼。」

宁儿躬身道:「殿下,夜色深了,早点休息。」

「嗯。」

言罢,她走到寝殿外,关上了门。

来到东宫的前殿,宁儿见到小福一身的雪,还在炉子边取暖,道:「怕黑?」

「奴婢只要看着东宫灯火,就知道该往哪里走,就不会害怕了。」

宁儿拿过她冻得通红的双手,放在自己的手心捂着。

东宫就是一片小天地,在这片小天地里与外界不同,这个外界是宫里的其他地方。

东宫的姐妹都是团结的,也是友好,偶尔会有几句笑骂与数落,也没有因此有嫌隙。

留下前殿内烛台上还烧着的蜡烛,东宫又宁静了下来。

天快亮的时候,一份急报送入长安城。

在东宫太子不懈努力下,原本准时准点的早朝硬是被拖晚了半刻时辰。

急报从春明门而入,一看多半就是骊山来的。

而后又从春明门直入朱雀门,之后就送入了承天门。

李承乾洗漱,宁儿脚步匆匆而来,道:「殿下,急报到了。」

「什麽急报?」

「骊山急报已到太极殿了。」

李承乾穿好外衣,脱下了布鞋,换上了靴子,脚步匆匆去了太极殿。

此刻太极殿内,穿着一身甲胄的李大亮双手捧着旨意。

等太子殿下到了,他才高声道:「秋猎大军于今日午时开拔,回长安。」

李承乾双手接过旨意,也没说父皇会在什麽时候回长安,只是说了秋猎大军回来。

当然了,皇帝的行踪不会直接又在当众面前出来,

除了从天而降之外。

大致上只有长安只有这麽几个门。

按照大军的脚程来看,今日午时开拔,最快也要明天黄昏时分到长安,具体还要看大军如何走。

李承乾看向一旁的房相。

房玄龄道:「金吾卫右郎将李道彦可在?」

朝班武将一列站出一人,朗声道:「末将在。」

房玄龄吩咐道:「命你带三十斥候,顺着官道沿线查探骊山大军动向,每一个时辰前来禀报。」

「喏。」

「左骁卫副将李孟尝可在?」

武将一列又站出一人,朗声道:「末将在。」

房玄龄手执笏板吩咐道:「命伱集结三百甲士于明日辰时打开长安城门,迎秋猎大军归来。」

「喏!」

两名将领脚步匆匆离开。

长孙无忌又道:「中书省,四位侍郎于明日辰时之前,将朝中各类要卷归档。」

朝班上又有一列文臣行礼,道:「喏。」

「秘书监各秘书郎,今夜之前准备好近日朝政记录,等陛下召见悉数呈上。」

「喏!」

房玄龄又道:「军中各将领,清查各卫府人数,在明日辰时之前,所有甲士民壮都要到齐,如有不到者,悉数拿下。」

「喏!」

太极殿内一道道命令施行下来,迎接这位秋猎在外的皇帝的准备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安排着。

至于太子,出城门迎接一下便可以了。

长安城内,三骑快马到了城前,三人戴着斗笠穿着寻常青衫布衣。

尉迟恭扶着陛下也翻身下马。

李世民抬眼看了眼长安城的城墙上,一队队士卒站着。

又与城门守卫打了招呼,程咬金便笑呵呵快步而来,道:「末将早知陛下会提前回来,早就在此等候了。」

李世民点头道:「莫要声张。」

程咬金一脸的笑意,道:「末将明白。」

几人走入城内,李世民打量着城中的情况,笑呵呵道:「朕什麽时候走,什麽时候来,还是知节最清楚。」

程咬金回道:「回陛下,既急报到了长安,陛下也一定会到。」

这个程老匹夫糊弄着没有说破,尉迟恭心里很清楚,只因陛下有个习惯,每每大军要去一个地方,都会亲自去查看敌情或者是地形。

因此陛下一定会是与急报同时出发,先一步来到长安城。

一起打了这麽多年的仗,彼此心里都很明白。

李世民走入一处酒肆,要了一碗酒水与一碟羊肉,刚坐下又回头看了看街道,道:「慢着!」

「客人有何吩咐?」

李世民蹙眉看着那扫地男子道:「这人在做什麽?」

小厮行着礼,乾笑道:「小人也不知道,敢问客人还需要什麽?」

程咬金大步坐下,又吩咐道:「再来两坛酒水!」

「哎!」

等他小厮走远,尉迟恭低声道:「陛下,末将这就去将扫地那人拿来问问。」

李世民笑了笑道:「莫要惊动,等半刻时辰便能知道那人在做什麽了。」

「嗯!」尉迟恭抿着嘴点头,拿过酒坛子给陛下倒上酒水。

长安城一切如旧,酒肆中的三人,依旧喝着酒水吃着肉,等扫地之人忙完,便有一个官吏快步走来,给了几枚铜钱。

尉迟恭多看了一眼,继续低头。

李世民笑着,又道:「离开长安两月有馀,倒是有了些变化。」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