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乐秀窝 > 其他 > 三国:我不是曹睿 > 第130章 修筑要塞

三国:我不是曹睿 第130章 修筑要塞

作者:李一振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4-10-09 04:36:45 来源:882

第130章修筑要塞

曹睿如今身在寿春,洛阳远在千里之外,属实是鞭长莫及。

就如同主人不在家里,往往会有小偷光顾。皇帝不在都城,这才给了乱臣贼子们散布谣言的机会。

一时间根本没办法细查。

想找出造谣的人显然也不是那麽容易的。曹睿自认为登基以来未兴过什麽大狱丶也未惩治过什麽官员。

所谓的什麽『士人集团』丶『军功集团』,更没有可能搞出这一套东西来。

当今士人的两位领袖,陈群在襄阳城里蹲着呢,司马懿南征中几乎一直在自己身边。若士人中的领袖不去参与,又有谁会搞这些事情呢?

而掌握兵权的武将们,想玩谣言这种花活还没那麽容易。官阶赏赐样样不缺,哪里还需要搞这种小动作?

如果用排除法排除了士人和武将这两个如今势力最大的群体,其他的『利益团体』又能翻得起什麽风浪呢?

宦官?早就没有任何话语权了。

后宫?难道儿子当皇帝要比孙子还好吗?也没有任何可能,当今的后宫也没有什麽权柄。

排除法虽然笨了一些,但无疑还是很好用的。除了这些势力之外,剩下的无外乎两种:宗室和前朝的遗老遗少。这两拨人能做出如此大的事情来吗?

自即位之初,曹睿已经在有意的淡化『校事』这一特务系统的功能。曹睿试图凭藉自己对朝堂上人物的大致了解,通过选贤用能以支配朝堂。

现在回顾看来,此路走的不算正确。忽视了大魏的人心浮动丶忽视了洛阳城中心怀鬼胎之辈。

给你们自由,又给我搞出这样的事情来。那麽我也就不必客气了,让校事加大力度就是。

不过,这些都是回到洛阳才能着手去做的事情了。毕竟现在人在寿春,再想下去也没有什麽意义。对于洛阳现在的乱局,也只能安抚为要,待自己返回洛阳后再行打算。

曹睿轻轻摇了摇头,看向曹真和司马懿二人:「大将军丶司空,你们二人说的都对,但也不完全对。」

「洛阳城中有宵小作乱,只不过是由于朕不在都城丶南征中又与洛阳消息变少,这才产生了嫌隙。」

「朕在想,是不是应该向洛阳通报一下此战消息了?」

司马懿首先拱手说道:「臣以为陛下所言在理。不如即刻遣人向洛阳报捷,随着陛下亲征大胜的消息传开,想必谣言也就会不攻自破了。」

曹睿点了点头:「既然如此,朕就遣人同卫烈一同回洛阳,向宫中和尚书台正式报捷,并且向我大魏宗庙敬献祭物。」

曹睿看向曹真:「大将军,以往得胜回朝,都是怎样祭祀宗庙的?」

曹真一时间有些犹豫,看曹睿皱起了眉,方才答道:「禀陛下,以往出征大胜归来,几乎都不怎麽祭祀宗庙。」

「自从建安十八年,武帝在邺城建国之后,曹氏方有宗庙。而武帝的多次大胜,也算是汉朝用兵之胜,并不能在魏国的宗庙告祭。」

「虽然山阳公曾祭拜于洛阳汉朝的太庙,但自从武帝将山阳公从洛阳迁徙至许昌,太庙也不让山阳公去拜了。」

「而先帝从邺城来洛阳之后,直至去年方才开始将邺城宗庙迁至洛阳。而洛阳宗庙在战争得胜后的告祭,却一次都没有过。」

曹睿颇为无奈。

曹睿说道:「这样吧,既然未成制度,此次去做了也难免会有不规范之处。等朕回朝之后再说吧。」

曹睿看向刘晔:「刘侍中,派人将毌丘俭叫来此处。」

刘晔拱手领旨,出了堂中找侍卫吩咐了几句,随即又回到堂内。

曹睿指了指臣子们的位子:「都坐吧,朕叫卿们来此,不仅是为了讨论此事的,还有其他事项要议。」

曹睿说道:「诸卿,你们觉得大司马在皖口与东吴隔江对峙,下一步应如何是好?」

众臣子都看向了曹真。对于皇帝在军事方面的问题,众人都颇有默契的让曹真第一个来答。

曹真想了想说道:「陛下,按照以往之例,孙权在占据下风之后都会主动遣使来谈。而此次孙权并无使者前来,莫非这次孙权转了性子,要和大魏死磕到底?」

曹睿轻笑了一声:「他还怎麽磕到底?渡江来攻吗?以朕看,孙权多半是输了这场仗,面子上挂意不去,因此才不派遣使者来朕这里,反而在那打肿脸充胖子丶勉力维持着呢。」

「朕要和孙权换俘一事,孙权答覆了没有?」

曹真摇了摇头:「孙权什麽答覆也没有,就是一直隔江对峙,时不时的还派水军到大司马江边阵营之前夸耀。」

「大司马的军报里写得分明,说吴军所乘的船只都雕镂彩饰,在船上还覆盖着青色篷盖丶绛色帷幔,桅杆丶桨橹及兵器上都描绘花卉瓜果的纹彩。蒙冲战舰前后连接,远望犹如连绵的山峰。」

曹睿想了想说道:「吴军水军由谁统领?还是贺齐吗?」

曹真答道:「正是贺齐,昔年大司马在广陵攻魏的时候,也是被贺齐的水军所阻。」

曹睿感叹道:「长江确实是天堑啊!有了大江,土地从此才分南北,国家版图也为此隔绝。」

「皖口之处能筑城吗?可否让军士常年屯驻?」

司马懿答道:「陛下,皖口之处离江太近,并不适合筑城。东吴水军横行江面,东西调度迅捷快速,根本不是陆上用兵可以比的。若是在江边修城,显然会直接受到东吴的威胁。」

「东吴水军随时都可以乘船上岸突袭,而皖口又离寿春太远,一时半会根本来不及救援。」

曹睿说道:「既然皖口不能用,那皖城离江百里,又该如何长久屯驻呢?倘若连皖城都不能长久屯驻的话,那这次作战就单纯是斩获敌军丶并没得到其他实利了。」

司马懿解释道:「皖城固然可以屯驻,但毕竟皖城附近缺少百姓,恐怕从内地转运军资颇为耗费。」

曹睿问道:「可否在皖城附近屯田呢?」

目光从司马懿身上转向了刘晔身上,曹睿说道:「刘卿,此前卿不是说要让吴军俘虏来屯田吗?若是在皖城屯田,该如何去做?」

即使以刘晔的急智,一时间也被问得愣住了。

对于曹魏来说,屯田几乎就没有在边郡的。

打个比方,在原本曹魏的淮南防线中,寿春作为水运中心和对吴作战的基地,扼守在淮水的中心地带。

而真正在对敌一线的地方并不是寿春,而是寿春以南的合肥。寿春和合肥之间的联系,除了陆路上的道路之外,还有芍陂以及附近的河道水系相沟通连接。

若在扬州大规模的屯田,肯定在更安稳丶更后方的寿春屯田为好,谁会想在合肥城边上屯田呢?岂不是会随时在吴国的攻击之下?

因此刘晔说道:「陛下,在皖城附近屯田实施起来可能颇为困难。庐江郡的百姓早在建安年间都已流失了,哪里还有民众可以聚集起来屯田呢?」

曹睿缓缓说道:「如果军屯呢?」

刘晔想了片刻后说道:「军屯其实也颇为困难。皖城近皖水,总的来说还是易攻难守。而在皖城附近军屯的话,唯恐吴军会进行骚扰。」

曹睿笑着说道:「刘卿,诸卿你们都一并听听朕的想法。」

「历来大魏进攻东吴,缺少的都是用于行船进军的水道,往往因此不能进入长江之中。而武帝丶文帝多次攻打濡须就是为了这件事情。」

「而皖城接近皖水,若能通过皖水入江,岂不是能得水军之利?既然要用皖水,那皖水附近必须屯驻军队,方能兴建水利丶营造船只。但目前的皖城附近又没有这样的地理条件。」

「朕想了个这样的法子。皖城不是易攻难守吗?那就何妨在皖城以南丶在潜水汇入皖水的潜口之处,修筑城池和要塞来扼守水道。东吴不也是在濡须水的地方修筑濡须坞吗?」

「若这样能成,那麽皖城一带不就有了屏障防护?兴起军屯来也更稳妥,再不畏惧吴人沿江骚扰了。」

司马懿和曹真对视一眼,眼神中都显着几分惊讶。

司马懿想起了皇帝刚刚继位的时候,自己与另外三位辅政大臣入宫觐见皇帝。当时皇帝就说,要在边境修筑如祁山丶襄阳丶合肥一般的要塞,以此来扼守敌军进犯的道路。从而能使国力恢复丶积蓄力量。

半年多的时间过来,皇帝是这样说的,也基本是如此做的。在皖城一战中,虽然自己与诸位同僚多有建言之功,但大部分战略还是皇帝自己定的,在用兵时候也是料败为先,并没有冒失用兵,大胜之后便随即返回。

这其实就是在节约军力丶节约国力。

若真能如皇帝所说,在潜口处修建一个如濡须口一般的要塞的话,若是真能成,且不说军事上的种种便利,那麽以皖城丶潜口丶皖口一带处于寿春和襄阳中间的地理位置,俨然会成为一个新的军区!

就如同陈群所督的荆州丶曹休所督的扬州一样,皖城几乎距离襄阳和寿春差不多,再受寿春管辖是不合适的。若是由某位将领单独来督军事,用谁更加合适呢?

司马懿早年间就在曹操霸府中的东西曹掾任职,负责霸府之内的人事管理调动。从『人』的角度判断政治,几乎已经成了一种下意识的本能反应。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