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乐秀窝 > 其他 > 重回1984赶山狩猎 > 第202章 :有钱出钱,有力出力

重回1984赶山狩猎 第202章 :有钱出钱,有力出力

作者:蜗猪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4-10-08 04:30:45 来源:882

相比余秋堂,余秋山对左邻右舍更熟悉。

跟着余得金能帮的忙也多。

而余秋堂这边事情估计也不少,也不适合什么事情都放到他身上。

这个时候,大家肯定是各司其事。

本来呢,男人去世,家里最主要的顶梁柱肯定是孩子,需要操持是妻子。

但现在两个都顶不住事,其他人分配起来,必须细致点,才不会遗漏问题。

“那奈何桥,就搞三十六路吧?”

余秋水提议。

所谓奈何桥,就是用架子车联接起来的一座浮桥,来参加祭奠的来宾,都要踏着桥进来,将来送人去埋葬,又要踩着奈何桥出去。

奈何桥两旁会用铁丝或者绳子拉成线,线上挂着白色,黄色的幡。

余得金直接蹦出句:“七十二路。”

众人又齐齐看向他。

余得木小心翼翼地说:“大哥,流水席桥还好组织,反正就是多安排几席的事情,可这奈何桥,要那么多架子车,哪里找的来?”

余得金却很倔强,“我来凑吧。”

“那……”余得水见状,也不好再反驳,就这样确定下来。

接下来,分别又确定灵山,纸牌,吹鼓手等等各项事宜。

吹鼓手就是送人的“乐队”。

一般由三个唢呐或者两个唢呐,一个擦,一个鼓手组成。

红事就吹红曲,白事吹白曲。

吹鼓手的规模取决于给钱多少,若是给的多点,唢呐手多,就能一直吹,若是给少,唢呐很费劲,每次休息的时候,音乐就会停下来。

余得金说是要三个吹鼓手,属于规格比较高,但不是最高。

至于花圈什么,就由余得水去操办,余得金没有多说。

包括烟酒,肉菜采买等等。

他都没有说话。

家里别看余得木一直是各种活动的牵头人,但余得金是老大,又是照顾几个兄弟长大,所以不管余得木在外面生意做多大,回家都还是要听大哥的。

眼看着各种事项安顿完毕,余得金又提出要请个戏班子唱大戏。

开始说是三天,后面在兄弟们劝说下,改为一天。

这边的大戏基本是陇剧或者秦腔,只有家里经济宽裕的人,才能请得动。

余得金这是豁出去了。

讨论完这些,下一步就是讨论的钱的问题。

余得木遇见这种场合,自然是第一个站出来,“大哥大嫂,还有老三,美兰,秋江,以及你们几个孩子,关于丧葬费用,我是这样想:

首先从责任来说,我和淑华长期在外面,也没尽到太多责任,所以这种关键时刻的事情,我们理应多付出。

从收入来说,我们都是亲兄弟,大家都是自己人,也不用藏着掖着,没必要客气,我赚的钱确实多点。

所以呢,这次老四丧葬费用,就由我来出吧。

小山,你随后先准备五千块钱,交付给负责的总管,记录好收支,不够的话,再问你母亲拿便是。”

“知道了,爸。”

余秋山点点头。

余得木看大家神色有点不自然,又解释道:“这个事情你们不要有负担,亲兄弟间,没有这么多见外,本来就是有钱出钱,有力出力。

我能有点钱,也是你们将家里照顾的好,而我能有今天,也都是大哥的照顾。

爹以前不是说过,家和万事兴嘛,只有我们所有兄弟心齐……心齐……”

余得木说着说着,却抽噎起来。

想起已经去世的两个弟弟,难过的再也说不下去。

“老二,钱的事到时候一起算吧,我们共同的兄弟,也不能让你一个人出钱。”

余得金果然不同意。

余得水还没说话,高美兰接过话茬,“这样吧,大哥,二哥,老四现在尸骨未寒,我们讨论钱的事,我觉得不好。

那这个事情我提点意见,其实很简单,就是能力大的多出点,能力不够,就少出点。

二哥你家里富裕,多拿点,我们和大哥家经济紧张,就稍微出点,一分不拿,肯定也不行,你们说是不是这个理?”

陈美娣接过话,“美兰说的是,都根据实际能力来。”

这还是陈美娣今晚第一句话。

余得金和余得木都点点头。

觉得这样说很有道理,也就没有再坚持。

余秋堂在这个场合下,很低调的保持着倾听,没出什么风头。

大家现在都沉浸在一种极为压抑的气氛里,几乎都是强撑着性情谈事,稍微一个不留神,就会像二叔那样潸然泪下。

他一个晚辈,哪能体会到人家兄弟间的情意。

“那还有最后一件事,”余得木看眼大家,“老四的坟地埋在哪里?”

这个话题,比刚才的钱还敏感。

这可涉及到复杂的问题。

余得火是诸人的兄弟,但诸人都已经成家,各自有各自的田地。

若是将一个兄弟埋在自家田里,浪费田地是小,最重要的是名分不对。

不符合礼教和风俗。

可余得火的户口早已经迁走,不在村里,想埋到乱坟岗,已然是不可能。

所以这个事情才是最为尴尬。

这回,就连余得金都没立刻说话,而余得水也是很无奈。

这个时代的人们,还对传统的礼教非常在意,认为什么都要讲规矩,不能胡乱来。

眼看着气氛就要僵持下来。

余秋堂打破窒息。

“爹,二叔,三叔,我四叔的坟就埋在我地里吧。”

“这……能行不?”

余得木也是没办法,他经历短暂的惊讶,问的是能行不,而不是否定的这不行。

余得金看着余秋堂,没有说话。

“我们靠近山脚不是有半亩地嘛,被山上的树木碍得不行,也种不出什么好粮食,原本也不准备种了,就把四叔埋那块地里。

反正四叔也不是我们村子的人了,你们的地都在村子里,他也不习惯,我的地基本在村子边缘,他埋在下面也自由。”

余秋堂对传统风俗早已不在意。

什么吉祥不吉祥的,都只不过是忽悠老实人的蛊惑。

一方面,他是不想继续看着大家在这个场合为难,心理折磨,另一方面则是同情那个可怜的男人。

活了一辈子,临到头,竟然无处埋身。

也太令人难过了。

当晚的事情就这样结束。

余秋堂和余秋山、余秋原、余秋江四人商量好,轮流换着值夜。

房子既然都已经布置为灵堂,那按照规矩,里面就要有跪着值夜的人。

孩子多的,这个时候基本都是儿子女儿。

四叔有一儿一女,女儿还小,儿子王瑞祥又是那个德性,这种事只能靠侄子们来做。

好在,这种由侄子代劳的事情也不罕见,所以说的过去。

第二天上午,太阳还没出来,小姑第一个来了。

这还余秋堂重生以来,第一次看到小姑余喜鹊。

对的,小姑就叫余喜鹊,二姑叫余灰灰,大姑叫余杜鹃。

三个姑姑的名字,都是奶奶起的,她没什么文化,就直接给取了三个鸟的名字。

而叔伯们都是爷爷起的,相对就文雅很多。

灰灰就是布谷鸟,因为看起来灰灰的,所以这边也称为灰灰。

所以二姑的名字,就莫名其妙变成这样。

晚些年,她孙子看一个叫喜羊羊与灰太狼的动画片,还在嘲笑她,怎么起了个狼的名字。

小姑和小姑父这个时段已经离婚,日子应该过的也不舒坦。

小姑父以前是大男子主义,而且是最严重那种。

在家里颐气指使,脾气很大,动不动就喜欢打小姑。

经常看到小姑来看奶奶时,遍体鳞伤。

照理来说,这种被家里一直家暴的女人,基本都是那种逆来顺受的主,所以才能被男人一遍遍欺负。

但小姑其实不是。

她是那种傻大姐。

用东北话说,就是有点“虎”。

男人打她,她是一点都不忍着,就是要和男人对着打。

但农村的男人,可不像城市里很多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弱书生,农村的男人要是真打女人,女人基本都不是对手。

所以小姑每次都落败,一次次被打的很惨。

但即使这样,她从来不放弃,你要是敢打我,我下次还还手。

反正疼痛不会互相抵消,即使我吃亏多,你也占不了多少便宜。

一来二去,这日子也就过不下去了。

折腾几年后,终于走向结束。

留下两个孩子,男人要走儿子,将姑娘留给小姑。

余秋堂记得那个表妹比自己小几岁,长得不咋好看,主要是继承小姑的长相。

小姑是三个姑姑里唯一不好看的,就跟捡回来的一样。

外加她性格也不如二姑和大姑好,所以小时候人们都称呼她“抱疙瘩”,意思就是从外面抱回来的孩子。

余秋堂值后夜班,早上刚迷迷糊糊的,就看到一股人影冲进来,对着炕上的四叔一阵捶打。

他吓了跳,急忙起来拉住她,“谁啊?”

“起开,堂堂。“

被推开后,余秋堂才辨认出来,原来是小姑。

毕竟很多年没见,原来每年见的次数也不多,突然看到,还真有些懵。

小姑可没管他,而是继续捶打着四叔的尸体。

“叫你不要去,你偏要去,你一个大男人,哪里不能混饭吃,干嘛去给人倒插门啊,现在好了,把自己折腾死了。

你咋能这样啊,你有事情你说给我们听啊,你咋就直接走了呢,哎呀我的碎哥啊,你这是掏走了我心啊。”

小姑歇斯底里地哭嚎起来。

她没有其他人那么矜持,肆无忌惮的哭着,声音能把房顶震塌。

余秋堂一直没搞懂四叔和小姑的年龄大小,如今才发现,原来四叔比小姑还大点。

“你给我起来啊,你们一个个都这么年轻,咋就没人了啊,你们把我们丢在这个人世上,是不想让我们好活啊。

你们咋这么狠心啊。

我的碎哥啊,你使劲在戳我的心肝子啊……”

小姑这种哭法,若不是余秋堂知道她就是这样的人,可能误认为是程式化。

这边流行这种“哭”。

例如孝子守灵,若是有人来上香,男丁们帮着来宾点香什么的,女人就负责哭泣。

人来就哭声起,人走就哭声落。

可这哭,本就是一种情绪,哪怕心里再难过,一直哭下去,人也受不了啊。

但礼仪就是这样。

进来一次,就发动一次。

哭到最后,眼泪自然哭干,就只剩下干嚎,往往一晚上守夜下来,嗓子都哭哑了。

除了这种哭,还有家祭,上坟以及重要宾客上门,都要哭泣。

所以才有人说,只有女儿没儿子,死了没人抱砖,只有儿子没女儿,没人喊天。

抱砖就是人埋之前,需要儿子从家里抱着几页砖,放到坟前作为小小的香炉。

所谓喊天,自然就是女儿的哭了。

因为哭之前,基本都会以:“我的老天爷啊……”为开头,所以才称为喊天。

这个时候,自然需要人去搀扶,一般都是同性扶同性,但现在这边只有余秋堂一人,那只能他上。

关键是他和小姑其实相当陌生,突然去碰触小姑身体,没有什么亲戚的感觉,反而生出异性不方便的意思。

但这种念头也就是瞬间消失。

他使劲将小姑拉起来,小姑还在叽哩哇啦哭,声音非常大,不时还在挣扎,若不是余秋堂力气大,还不定能抓住她呢。

好不容易将余春梅喊过来,扶着小姑休息,这还没休息呢,就看到小道上三叔陪着两个人过来。

原来是大姑和大姑父。

他赶紧找个地方躲起来,将这边的事情交给余秋原,自己去和余秋江忙采买的事。

小姑的哭还能勉强应对,大姑那就是完全一个泪包子,她本来就很喜欢哭,一旦哭起来,半天都收不住,这下要是眼泪开了闸,一时半会别想停下来。

他的心情已经够压抑,不想再听这些。

采买东西自然不简单,专门请了一个小货车,去荣城市区大批发,按照清单一项项购买,随同的人除了余秋江,还有大厨的帮厨。

流水席其他都好说,做饭的食材不可缺。

等下午从市里回来,看到这边已经在搭建帐篷,泥瓦匠开始在院子里做砌临时的锅台,烧水台等等。

院子代劳的人来来往往,起码好几十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