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乐秀窝 > 其他 > 直播和古人一起读史书 > 第 35 章 桓公九年

直播和古人一起读史书 第 35 章 桓公九年

作者:万年眉寿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4-09-30 16:36:09 来源:882

【桓公九年依然没有什么很严重的大事。首先是纪国的那位桓王后抵达了京师洛邑,这位王后被称作季姜。由于同姓不婚,所以在称呼女性时虽然有各种模式,但唯独姓是一定会被保留的。季姜就是姜姓的纪国中排行第四的女子。】

【比较特别的是这个“京师”的叫法,就今天而言这似乎是对首都约定俗成的称呼,但事实上这是有讲究的。“京”本来是周人先祖居住的地方,虽然后来周人不断迁都,但总会把新都城称作“京”,就和楚国人总管新都叫“郢”一样。】

【所以虽然东周的都城是洛邑,但是依然被称作“京”。至于“京师”,其实是地名往往称作x师,金文里这第二个字写作“師”的左半边,后来就被当做“师”来读。最终流传成了我们现在的样子,京师就是首都的代称。】

允走近荧幕,先是看了看小疯写下的三个“师”字,又对照着旁边展示的文献找到了“京師”二字,皱起了眉:“这书中的文字,看起来与此女所写的日常字体依然不同。”

“毕竟有千年之遥。”寤生道,“向前追溯千年,商人字迹与我等亦是不同。”

旁边的熊通插进话来:“莫说千年前后,便就是我楚系文字,与周王所用之籀文也相差甚远。”他又乐此不疲地发了一条弹幕,“这三种文字似乎有所不同,可以说说它们的具体区别吗?”

影像中的女子抿了抿嘴,略微有些为难,但还是举起笔,依次给三个字画起了圈。

【首先是“师”和“師”,后者是繁体字,前者是在繁体字基础上简化的简体字,这没什么好说的;至于“師”左半边这个字,它属于金文。我们今天看古文字的话,隶书往后其实基本只有字体变化,和繁体字的字形区别并没有很大,但之前不是。】

【目前我们可以见到最早的,称得上文字的是商朝的甲骨文,但这个其实不只商朝有,周朝也有,周原出土过不少甲骨。它和金文仔细看字形是非常类似的。但是金文吧,它本质是对青铜器上刻下的铭文的统称。】

【所以其实甲骨文和金文都不是字体,而是载体,二者都存在于商周两朝,而且字形并没有演变多少。然后到西周末年,铭文字体开始有所变化,据说周宣王时的太史作过《史籀》十五篇,这种文字在《说文解字》里就被称作籀文。】

【现在的学者通常认为秦国文字就是沿袭周系文字,也就是这个籀文而来。秦国外的六国文字比起秦文字,在商周文字基础上的变形要严重得多。尤其南方楚国、越国这一带的文字,都快画成花儿了,很难找出相似之处,虽然还是有的。】

【既然战国最后统一于秦国,而且秦始皇还搞了书同文,那想也知道后来人就都用的是秦文字,籀文的正统延续,也就是篆书,并渐渐简化成了繁体字。六国文字则因为焚书,再加上秦末战火本来其实渐渐断绝了。注意,本来。】

【汉朝的鲁恭王打上了孔子旧宅的注意,结果在拆墙的时候发现了一批藏在墙壁中的六

国古书,这就是我们今天说的孔子壁中书。这些书都是用六国文字写的,对当时人来说已经是不太认得的古文字了,所以这批经书也被称作古文经。】

【对,就是那个今古文经之争里的古文经。至于今古文经之争,这件事儿发生在很久很久以后,要说清楚必须得溯及一下前因后果,所以还是以后再说吧。实在有兴趣可以搜一下,是挺有名的事件。】

这段话里暴露出的后世信息实在太多,但经过几次询问,寤生已经发现疑问只会越来越多,所以他反而没有更多兴趣了——几百年后的事情,就算是自己的后代,也和陌生人没有两样,没有什么好在意的。

但来得较晚的其他人还没有失去对未来的热情,先是熊通惊讶道:“统一于秦?()”他左右看了几眼,发现其他人似乎并不为这个消息而意外。

宋公冯懒洋洋地道:“她都那么多次把我们所处的时代称作‘先秦’了,而且此前提及秦国的时候,不过伐芮的小事,却用了那么大篇幅来详细描述,甚至还取出了舆图。背后之意已经很明显了。⑥[()]⑥『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哦,不好意思,寡人忘记了,那时楚君还活着。”他眯着眼睛笑道。

熊通的脾气倒是意外地不错,甚至连脸色都没有丝毫变化,仿佛没有听出冯在故意撩拨他的情绪。

接着是允走上前来,他的问题并不是在场的人可以解答的:“鲁恭王是谁?”

【鲁恭王呢,是汉景帝刘启的儿子。汉朝前期吸取了秦灭的“教训”和周朝的“经验”选择郡国并行,鲁恭王刘余的封地就在周朝的鲁国故地啦。所以他才会有去毁坏孔子旧宅的机会嘛,毕竟孔子是鲁国人。】

尽管小疯看不到,允还是默默点了点头,随即把位置让了出来。

“为什么不问问‘焚书’?”原本依偎着庄姜,自从与鲁侯允对峙之后便不曾开口的文姜突然对自己的丈夫道。

允目不斜视,却还是回道:“你可以自己问,我不想知道。”

文姜轻哼一声,重新把自己好好藏在了庄姜身后。她知晓自己的名声不太好,且很难与发疯的鲁侯允抗衡,所以她必须在自己的兄长前来之前尽量保持低调。

说到底,鲁侯允的死,固然有她的一份,但是由诸儿来解决才更合适。

【接下来的这件事与楚国有关,是说巴国派人访问楚国,想要楚国帮忙促成巴国和邓国交好。这句话没前没后的,所以我们也不知道巴国和邓国究竟之前是完全没建交,还是陷入了敌对关系,才需要楚国帮忙。反正楚国是答应了。】

【然而邓国很不给自己姻亲面子,把楚国派来的向导和巴国的使者都杀了,然后抢走了他们带来的慰问品。准确地说,犯下这一桩事儿的不是邓国人,《左传》写的是“邓南鄙鄾人”,大概要么是附属国,要么是国内有一定独立性的城邑。】

【所以看起来好像并不是邓国对不对?当楚武王派人去找邓国问罪的时候,邓国并不认为自己有错,也可以理解为邓国觉得这件事和自己无关,自然拒不认罪。问题是,楚国派兵攻打鄾的时候,邓国又派了两位大夫领兵前来帮助鄾。】

【行,我们还是可以为这件事找个借口,毕竟鄾在邓国南部,考虑到此前的许国之于郑国的作用,唇亡齿寒,邓国相救也说得过去。然而三次进军失败都不退兵,也太尽心尽力了,最终被打得大败。《竹书纪年》更是明写“楚与巴伐邓”。】

【果然还是邓国主观故意的吧。唉,姻亲,实在不靠谱啊。】

冯扭头瞧了一眼文姜和允,难得抬手藏住自己克制不住的笑容。说实话,姻亲之间战场相见其实不奇怪,但是闹到杀死对方国君的终究还是少数;何况还有背后的故事,就显得格外有趣。

但他不想挨打,所以还是勉强遮掩了,毕竟鲁侯允看起来就脾气不太好,不像其他人,都还要顾忌面子。

【再就是很鸡毛蒜皮的事情了,虢公带领几个小国出发伐曲沃,没有记载胜败,估计基本是无功而返。然后曹国的太子来鲁国朝见,这里有一个小点,就是诸侯之子其实也可以称世子,不过《春秋》通常用世子,《左传》一般写太子。】

【曹国太子被鲁国以上卿之礼款待,当酒端上来,乐曲响起,就是时候大吃一顿了。古人说过,“当食忘忧”,结果他叹了口气。叹气其实无所谓,问题是在这个时候叹气就又是不祥的预兆。果然,下一年,他就死了爹。】!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