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乐秀窝 > 其他 > 统计师 > 文明结婚

统计师 文明结婚

作者:付均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4-09-25 02:21:32 来源:882

(一)

端午节之前。早晨,天上下着毛毛雨。

第一堂课一般都是算术。老师站在讲台上,刚要往黑板上写什么;教室的门突然开了。黑眼睛、粗眉毛的刘主任领着一个穿西服的男人进了教室。刘主任在讲课老师的耳边小声嘀咕了几句,老师点点头。

刘主任、穿西服的人站到讲台上,四只眼睛瞄着全班同学的脸扫来扫去。同学们的脑袋随着他俩的眼睛忽左忽右的转动着。

不一会儿,我觉得两个人的眼睛同时在我身上停止了转动,盯着我上下打量。

刘主任指着我、以命令的口气:“你,站起来!”我不知所措、慌慌张张地站立起来;刘主任和穿西服的人互相看看、又瞅瞅我。

“就他吧?”刘主任以商量的口气对那个人说。“行!”那个人点点头。刘主任:“你出来!”我离开了课桌,他对老师说,“我们走了。继续上课。”

到了教室外面,刘主任看着穿西服的人,“他的家里有人结婚,学校让你和她(刘主任手指站在操场讲台边上的一个小女生)去当傧相。到那要听话!走吧。”毛毛雨似乎已经停了。

学校门口停一辆马车。我和那个女生上了车;穿西服的人与刘主任道别后,马车向南走去。马车过了火车站东边的道口,继续往南走。路两旁的稻田地里的稻苗刚刚露出水面;稻田埂上的杂草倒长得十分茂盛。这是我第一次到铁道南。

铁道南的民居不太集中,十几户人家稀稀落落的分布在比稻田地稍高一些的沙地上。马车到了一户五间房的大户人家的院子门前停下。一个穿黑缎子旗袍、右胸前绣着一朵带绿叶的*花的女人,急急忙忙来到车边,“过来!(她伸手拉着我和那个女生)跟我走。”她把我们领到一个没人的小屋,对我两布置任务:“等一会儿你两个要站到门口。新媳妇儿来的时候,你(她对女生说)快点迎上去,站到她的右边,跟着她走,以后,她走到哪,你就跟到哪。你(她又转向我)等新郎来了,你要站在他的左边,也是他走到哪,你就跟到哪。(看到顶点网).明白不?”我和那个女生都点点头。“记住了吗?精神点儿!”她边说边把我两带到房门口。院子里的男男女女看到我和那个女生出现在房门前,都扭过身子,交头接耳、戚戚喳喳,不知道说些什么。

房门前,摆放一张长条桌,上面铺一条白色印花、四边儿带穗的台布。桌后放了几把靠背椅子。

门外大道上传来嗒嗒嗒的马蹄声。院子里的人们都把头转向大门,又争先恐后地向大门挤去。“新媳妇儿来了!”不知道是谁喊了起来。

新郎出现在门口。穿黑缎子旗袍的女人看着我、向新郎方向摆摆头,示意:快跟上他。我站到了新郎左侧之后,她领着那个女生向大门口走去。

栗红色的大洋马拉着一辆四轮洋车,停在大门外。前轱辘上方驾驶台上坐着一个戴礼帽的车夫,他挺直了腰板儿,一动不动,目视前方,样子很可笑。

有人打开了洋车后轱辘上方车厢的门。新娘探出一只穿着红皮鞋的脚;穿黑缎子旗袍的女人忙着上前拉住新娘戴白手套的手,同时示意那个女生托起新娘身上飘拂的长长的白色婚纱。新娘由穿黑缎子女人搀扶着,进了大门、穿过人群,过来了;新郎快步走上前,伸出左手,挽住新娘的右臂,来到长条桌前。

院子里的人们纷纷议论,尤其是姑娘们。“多好看!多文明!”“等你结婚也来个文明的!”“白婚纱、黑礼服,多精神!比大红大绿漂亮。”“还是穿红戴绿的喜兴!”“在东安当差、有学问的和咱们就是不一样。”

结婚仪式开始。新郎的父母以及几位贵客坐在长条桌后;新郎新娘站在桌前。一个梳着分头、不知道抹了多少头油、穿西服系领带的男子,抻着细长的、喉头突起的脖子,喊道:“结婚典礼开始!”人们立即肃静下来。证婚人讲话,新郎父亲讲话之后,新郎新娘向父母行礼,互相行礼……,仪式很快结束。没有敲锣打鼓、没有吹喇叭,没有八抬大轿。

婚礼结束,还是到学校接我们那辆马车把我和那个女生送回学校。

(二)

放暑假,这是学生最惬意的事情。

星期六,杨木岗姥姥家捎信儿来:二姨要结婚。妈妈和我都喜出望外。

二姨,按当时的风俗,她可是一个超龄的大闺女——二十六、七岁了,还没有出嫁。

在杨木岗,外祖父也算是一个有头有脸的人物。他的大姑娘——我妈,嫁给傅家烧锅少辈老大——我爹;也算是门当户对。轮到我二姨,就没有这样的条件了。在日寇统治下的杨木岗毕竟是个穷乡僻壤,找一个像样的人家谈何容易!

我二姨不吃猪肉。还有一个故事:

小时候,二姨喂养一头白猪。由于她的特殊关照,这头猪长得又白又胖。平时,这头猪总是围前围后的跟着她;差不多就是形影不离。过年了,要杀猪,人们看中了这头白猪。这头猪是二姨的心肝宝贝,死活不让人家杀它。那个时代,即使是富豪人家,也没有把猪当成宠物的可能。猪还是让人家给杀了。从此以后,二姨就不吃猪肉。人也变得少言寡语,看见猪就伤心掉泪。

妈妈、姐姐和我买了火车票,高高兴兴地去东安参加二姨的婚礼。

这是一个星期天。婚礼在一个酒店举行。酒店二楼餐厅就是举行婚礼的礼堂。大乐队在礼堂的大门右侧犄角处;敲击着震耳欲聋的大鼓,演奏人员咕嘎咕嘎的吹个不停。

“怎么这么闹腾呀!为啥不吹喇叭?”我问姐姐。她贴着我的耳朵高声说,“这叫文明结婚,时兴这个!”

不一会儿。一个上衣小兜别着红布条的人,领着一串男女从走廊上走了进来。六、七个新郎一个接一个地走在前边,新娘紧跟其后,鱼贯而进。二姨排在新娘队伍中的倒数第三个。新郎、新娘身边都跟一个小孩;这个我明白,他们都是陪伴新郎新娘的傧相。新郎全都身着黑西服、系着各色领带,脚蹬油亮的黑尖皮鞋,胸前戴一朵红花;新娘一色白色婚纱,烫过卷发的头上系着一条较宽的红缎带。

“他们的穿戴怎么都一样啊?”我问姐姐。旁边一个爱说话的人忙说,“那都是租的。”

乐队停止了吹打。结婚仪式开始。我还没有听清主持人说些什么,仪式就结束了。

新郎领着自己的新娘陆续向门口走出去。

“新郎不能领错自己的媳妇儿啊?”我见一个男人在新娘队伍中逐个辨认自己的对象,又问姐姐。姐姐笑了笑,“自己的媳妇儿还能认错呀!”后来,听说还真有认错的。这也是集体婚礼留给人们茶余饭后的一点笑料。

二姨夫是东安火车站的铁路警察。当时有个歇后语:铁路警摆手——管不着那一段儿!铁路警是一个没有什么权威的差事。

婚礼结束后,妈妈、姐姐和我,还有杨木岗来的送亲的人们,都来到二姨夫家。这是一趟简易房。在这趟房的中间偏西的一个门,还有一扇窗户,就是他的家(不比地震房强多少)。屋里只能容下五、六个人站着。大家轮流进屋看看,之后,就都到附近一个饭馆参加婚宴去了。

杨木岗来的人,婚宴后,急着坐马车回去了。

我们临走的时候,二姨拉住我的手,勉强露出了一点儿笑容,对我说“过几天到二姨这住些日子,让你二姨夫领你逛逛东安市。”“行!行!”我高兴的回答。二姨看看妈妈,又低下头,擦擦眼泪。

买完火车票后,二姨夫把我们送上二等车厢。

火车一声长鸣,吭哧吭哧的离开了东安站。“二姨怎么愁眉苦脸的?”姐姐问妈妈。“横是不顺心呗。听说,你二姨夫是二婚,先头的媳妇儿有病死了。”“咋不找一个没有结过婚的呢?”“二婚也行。听说你二姨夫人挺好的,老实、厚道,是一个本分人家。”

铁路旁的电线杆子一个一个飞快的从车窗外闪过。红红的夕阳在北面连绵起伏的山梁上跟着火车快速向西滚动。昏红的光线透过车窗,平射在南侧车厢内壁上,随着太阳渐渐落到山后,车厢也暗淡下来。

妈妈呆望着车窗外向后飞逝而去的景色,长长地叹了一口气。

20020728~0815(20061115修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