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乐秀窝 > 其他 > 帝国在前进 > 第一百九十七章 意大利盟友的态度

帝国在前进 第一百九十七章 意大利盟友的态度

作者:克虏伯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4-09-22 17:04:45 来源:882

德国方面,德军统帅部进行了周密的部署。投入西线作战的总兵力为136个师(其中包括15个装甲师、4个摩托化师)、2439辆坦克、3700架飞机,另有运输机600架。兵力配置上分为A、B、C三个集团军:1.中路的A集团军64个师(其中包括12个装甲师、3个摩托化师),由格特·冯·龙德施泰特上将指挥,担任中间突破阿登山区直冲英吉利海峡的任务;2.右翼的B集团军28个师(其中包括3个装甲师、1个摩托化师),由费多尔·冯·博克上将指挥,担任助攻任务,目的是进攻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以吸引英法联军的主力;3.左翼的C集团军17个师,由威廉·里特·冯·勒布上将指挥,其任务是佯攻马奇诺防线,以牵制法军使其不能北上增援;在西线的准备如火如荼的时候,林威接二连三的下令,要北方山地师尽快抓住挪威国王哈康七世,不能让他逃出挪威,林威已经尽自己最大的力量为自己的属下铺路了,如果米歇尔?盖伯梅尔还是抓不到挪威国王,那就太对不起林威苦心的安排了。希特?勒经过了和国防军冯.布隆贝格元帅和冯.布劳希奇元帅,商议之后,决定把战争开始的时间定为1940年5月10日,到时候,一百个师所组成的攻击力量将对英法联军进行雷霆一击。在这最要紧的时候,现在希特?勒迫切的需要,自己的盟友意大利的墨索里尼给予自己支持。可是现在这件事情却没有这么容易。原因就是德国和意大利互相看不对盘,意大利政府之中的反德力量是相当强大的,和意大利一样,德国政府除了头面人物,在普通政府官员中间,对意大利也有很大的抵触。在一些分歧问题上,双方各级官员互相指责。一方指责德国人没有履行前一年6月间的协议从意大利的南提罗尔撤退“日耳曼族人”;德国人没有按月供应意大利100万吨煤。另一方则指责意大利人未能突破英国的封锁将原料供应德国;意大利同英国和法国大做其买卖,趁机发财,包括把战争物资出售给他们;尤其是意大利政府拥有很大实力的齐亚诺的反德情绪愈来愈浓厚。他的父亲科斯坦佐·齐亚诺即卡布里伯爵,是墨索里尼的至交,法西斯元老,与墨索里尼共同策划罗马进军的主要成员,后来还被任命为墨索里尼的继承人,担任过多年的交通大臣和法西斯众议院议长。1936年10月21日.齐亚诺和德国外交部长纽赖特签订一项秘密议定书,宗旨是规定德国和意大利在外交方面的共同政策。柏林-罗马“轴心”由此形成。但在内心深处,齐亚诺反对与德国签订军事同盟.认为没有理由与纳粹德国的命运生死与共。为此他曾策划拖延同德国缔结军事同盟的要求达一年之久。但是墨索里尼固执己见,齐亚诺最后还是于1939年5月22日与里宾特洛甫签订德意“钢铁盟约”。齐亚诺这种思想,归根究底还是和墨索里尼有很大的关系,墨索里尼本来是法西斯的创始人,并且成功的在意大利首先建立法西斯国家,但是,后来者希特?勒所取得的巨大成功是墨索里尼所比不了的。和墨索里尼入侵阿尔巴尼亚和阿比西尼亚(埃塞)不同,希特?勒上台之后,所主导的每一次行动,进军莱茵兰、合并奥地利、肢解捷克斯洛伐克、闪击波兰,每一次的行动带来的都是巨大的成功。德国在短短几年之内,就合并了奥地利,把号称欧洲第七强国的捷克斯洛伐克弄解体,闪击了有百万军队的波兰。相比之下,墨索里尼现在所取得的成绩,和希特?勒相比,就有些小巫见大巫了。墨索里尼一想到希特?勒在进行战争,尤其是当他想到希特?勒取得胜利的时候,就感到简直不可忍受。两个国家发生摩擦的主要原因是德国的亲俄政策。1939年11月30日,苏联红军进攻芬兰,使希特?勒处于非常屈辱的境地。为了与斯大林签订条约,他已经被赶出波罗的海地区,匆匆忙忙地迁走几百年来定居在那里的日耳曼人家庭,现在他还得正式同意俄国对一个小国的无端进攻。而这个同德国关系密切的小国,主要靠了1918年德国正规军的干涉,才向苏联争得了作为一个非共产*家的独立。这是叫希特?勒哑叭吃黄连,可是他硬着头皮吞了下去。德国驻外使团和德国的报刊电台都奉到严格训令,要支持俄国的侵略行动,不得对芬兰人表示丝毫同情。幸亏林威建议了希特?勒,要求以党卫军的名义派出志愿兵,才使得一直对芬兰有好感的国防军军官们,没有闹起来。大概就是这件事使得墨索里尼感到忍不住了,因为意大利各地所爆发的反德示威使他穷于应付。总而言之,1940年1月3日,新年刚过,他就给希特?勒写了一封长信,倾吐了压在他心头的话。这是墨索里尼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对希特?勒这样坦白、这样直率地提出了尖锐逆耳的忠告。他说,他深信德国即使有意大利的帮助也永远不能“使英法屈膝,甚至不能将它们拆伙。如果认为有这种可能,那就是自欺欺人。美国绝不会听任民主国家完全失败”。因此,既然希特?勒的东部边疆现在已经巩固下来了,是否还有必要为了战败英法“而去孤注一掷地冒险,连本国的政权也不顾,并且把德国几代人的精华都牺牲掉”?墨索里尼说,如果德国允许“一个纯粹由波兰人构成的、安分守己的和解除武装的波兰存在”,就能得到和平。他又说:“除非你已经下了无可更改的决心,非把战争进行到底不可,否则我认为波兰国家的建立……将是解决战争的一个因素,并且是奠定和平的一个充分条件。”“但是墨索里尼最关切的还是德国同俄国的交易。俄国不费一枪一弹就在波兰和波罗的海地区坐收战争之利。但是我,作为一个天生的革命家要告诉你,你不能为了某个政治策略上的一时需要而长久地牺牲你的革命原则……我也有责任通知你,你同莫斯科的关系再进一步,就将在意大利引起极为不利的反响……墨索里尼的这封信不仅警告希特?勒,意德关系已经恶化,并且还击中了一个要害:元首同苏俄的蜜月已经开始使双方都感到不安了。希特?勒同苏俄的勾搭,使他得以发动战争,灭亡了波兰。此外他还得到了一些别的好处。例如,缴获的文件暴露了一项封锁得极严的战时秘密:苏联在北冰洋、黑海和太平洋等地提供港口,让德国进口迫切需要的原料,这些原料不通过这些港口就会因英国的封锁而无法进口。英国在海洋上的力量实在是太大了,大到了只要他想封锁德国所需要的原料,它就完全可以做到,所以德国就必须要找到一个不被封锁的国家,而且这个国家还要敢于挑战英国人的权威,找遍欧洲,没有哪个国家是比苏联更适合的选择了。所以在德国没有彻底解决英法的时候,和苏联就必须搞好关系,哪怕就算是希特?勒死了,换成林威,也绝对会这么做的。所以墨索里尼的劝告,对希特?勒根本就没有什么作用,因为现在的德国对苏联的依赖实在是太大了,而且双方谈判的主动权,苏联明显要比德国多得多。在斯大林的授意下,莫洛托夫在1939年11月10日甚至答应,所有这些货物在俄国铁路上的过境运费一概由苏联政府负担。苏联政府允许德国船舰[包括潜水艇在内]在摩尔曼斯克东边的北冰洋港口帖里别尔卡进行修理和添加燃料——莫洛托夫认为摩尔曼斯克“还不够偏僻”,帖里别尔卡则“较为妥当,因为它更偏远,没有外国船只进出”。1939年整个秋天和初冬,莫斯科和柏林双方一直在谈判增加两国贸易事宜,到10月底,苏联日经向德国提供了为数可观的原料,特别是谷物和石油,但是德国方面还要更多的原料。不过德国人渐渐发现,苏联不仅在政治方面而且在经济方面,讨价还价起来也是一个精明厉害的对手。11月1日,戈林元帅、雷德尔海军元帅和凯特尔上将“分别”向德国外交部提出了抗议,说俄国对德国战争物资要求得大多了。一个月后,凯特尔又向威兹萨克抱怨说,俄国对德国产品的需求,特别是对制造军火的机器设备的需求,“数量越来越大,越来越不讲理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