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乐秀窝 > 其他 > 我刷的短视频被万朝古人围观了 > 第80章 一口气看完明成祖朱棣的一生 上

《一口气看完明成祖朱棣的一生》

【在漫长的中国历史上,有两位皇帝可以说是杰出的篡位者,第一位是唐太宗李世民,第二位就是明成祖朱棣】

【他铤而走险,篡夺了建文帝的皇位,但也因此,成就了他身后彪炳史册的永乐盛世。现在,让我们走进明成祖朱棣的一生】

新的一天,天幕似是结束了介绍后世的那些可怕的工匠造物,又变成了讲述历史。

只不过,这次讲的不是此前的大宋。

而是明朝。

大秦。

等待天幕播放的嬴政有些饿了,在看到天幕今天要讲述的是明朝的历史的嬴政,兴致缺缺。

跪坐在桌案前,嬴政拿起眼前的一个桃子吃着解闷。

记录的工作自有大臣们去做。

这种他不太感兴趣的事情,只当做晚间放松的故事听听就好。

“上次天幕讲了唐朝的孝子。”

“这次就让朕也看看这明朝的孝子是什么样的吧。”

对李世民和朱棣这两位孝子的印象很深的秦始皇,很好奇,这位‘靖难而登宝殿’的皇帝究竟做过什么事。

大唐。

“篡位……”

听着天幕这样表述,唐太宗李世民心中微微一颤,这天幕喜欢将他和这位朱棣一起归类为‘篡位’的皇帝。

也还好他后来的功绩足够,不然恐怕后人不仅不会赞誉,恐怕还会骂声一片啊。

大明,永乐时期。

“说了多少遍了!朕是太宗!太宗!明太宗!”

听到天幕又将他称之为明成祖,朱棣有些气急,一口气憋在胸口,有些上不来。

朱棣对于‘太宗’的执念过深,甚至连后面所说的永乐盛世都没仿佛没有看到、没有听到一般。

“太子……”

朱棣刚想朝着自己的太子朱高炽发火,就见小胖连忙一抬手:

“爹,你是知道我的,如果是我给你上庙号,那必然是太宗。”

一旁的朱瞻基看到自己爷爷扫过来的目光,连忙学着自己老爹,将自己撇清干系。

“爷爷,你也是知道我的,如果是我给你上庙号,那肯定只能是太宗。”

这要是让爷爷认为,这个明成祖的庙号是他给上的,那肯定免不了一顿毒打。

“哎!”

仿佛一拳锤在棉花上的朱棣有些气急,却又无可奈何。

“最好别让朕知晓是后世的哪个混蛋给朕上的成祖的庙号!”

“不然朕非抽死他不可!”

不是自己的儿子孙子,那也只能是后世的儿孙了。

可是再往后,他的庙号都已经定下来了,又何必去更改呢?

真是个能气死人的小王八蛋啊——朱棣的心中如是想到。

洪武时期。

朱元璋、朱棣、朱标此刻都在一块。

朱元璋更是不时将目光看向此刻忐忑不安的朱棣。

即便是朱标,此刻都负手认真的看向天幕,对天幕今天要讲述的事情极为好奇。

他也想知道,自己做了什么,自己的四弟又做了什么。

“老四,给咱好好看。”

“要是不像你大哥所说的,你有什么难言之隐,咱今天就打死你。”

原本已经觉得这件事过去了的朱棣,不禁感到晦气的暗自叹了口气。

他是一点儿也不想知道未来的永乐大帝做了什么,那跟他有什么关系啊!

【朱棣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四子,出生于烽火连天的元末战乱之中】

【当时元末农民起义军领袖陈友谅,与朱元璋打的如火如荼,军情紧急,朱元璋甚至对这个儿子都来不及看上一眼,便又到前线指挥作战】

【公元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在南京登基,中国从此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

大汉。

“四子。”

汉文帝警觉,意识到这位朱棣,也是个不受待见的老四之后,他下意识的对这位朱棣有了一丝莫名的亲切感。

同样,明朝之前。

元世祖忽必烈也有话要说。

虽然这个大明是灭亡的元的朝代。

……

“恒儿也是老四,还被后世称为汉文帝,评分还是9.8比乃公还高0.2。”

“这不是巧了吗。”

刘邦像是要炫耀一般的,将刘恒的事迹又说了一遍。

一旁的吕雉白了白眼。

“所以你是要让代王继承皇位吗?”

“不,大汉四百年,已经超过了后世的这些朝代,朕还是让他按照历史上来的来吧。”

“乃公之后,自然还是让盈儿即位。”

知晓了汉室四百年,刘邦已经知足了,不寄希望于传万世,自然不想瞎折腾。

从天幕上给出的评价来看,他完全可以相信后世儿孙们的智慧。

甚至,如果能够在地底下遇到始皇帝,他刘邦还要对其去炫耀炫耀。

给嬴政也分享分享自己的快乐。

作为对比,也把秦朝那长达14的年历史拉出来说道说道。

【两年后,10岁的朱棣被封为燕王,封地在北平,朱棣也从随军的孩童,变成了人人羡慕的皇子】

天幕上,展示出了一张朱元璋分封出来的二十多位的皇子的封王图。

各个朱元璋此前的朝代迅速按照地图将里面的各个封王记录下来。

虽然不清楚朱元璋的意图,但是毕竟是一位皇帝,而且是传承了两百多年的王朝的开国皇帝。

许多古代的君主都认为其这么做绝对是空穴来风。

或许可以从朱元璋的政策中看到些什么有用的东西。

特别是此刻的嬴政。

大秦。

“如此,岂不是又回到了当初周朝的分封制?”

“百年后,血缘逐渐淡薄,岂不是又要开启一场乱世?”

嬴政看着天幕上那被分割成一块一块的封国。

剩下的没有封王的位置,应该是归属中央管辖。

“朕记得此前天幕曾言:‘百代都行秦政法’。”

“如果这大明也行的秦政法,那么至少其应该也有郡县制在内。”

“这么说,这大明是郡国并行?”

“为何如此?”

嬴政敏锐的察觉到,朱元璋的这个政策,必然有其必要的原因。

只不过碍于目前知晓的‘明太祖’的相关内容太少,无法准确判断。

“李斯,你觉得呢?”

“这……”

闻言,李斯一时间沉默了。

到目前为止,他也无法判断,只能大致猜测。

“这些封国,从地图上看,主要体现在在北部长城地区一字排开的架势,像是……”

“在防御北部边境的敌人。”

“或许,此时的大明也面对如同我大秦一般的处境。”

仔细的观察起这个地图,李斯发现这些封国似乎刚好阻隔在北方和南京首都之间。

两道防线,几乎坚不可摧。

而且各个都是自己的儿子,朱元璋又是开国皇帝,这样的政策,略一思索。

的确是可以放权,又能够守边的好政策。

特别是看到了之前宋朝的那种窝囊死的经历,这位在宋朝之后的明太祖,会用这种方式,就更容易理解了。

毕竟武将领兵你不相信,那自己二十多个亲儿子亲自领兵,特别是在自己这位老爹是一位在战火中锤炼出来的开国皇帝的情况下。

自然就放心的多了。

而且还和之前大唐的情况不一样。

大唐是只有一位功高盖主的‘天策上将’,但这朱元璋显然不像是能让某一个儿子大权独揽,而是全部放出去守边啊。

别说是出一个李世民,就算所有的儿子全都是李世民,那他这个老爹也一样稳坐钓鱼台啊。

“藩王外封,守备匈奴?”

嬴政露出了沉思之色。

他其实是不赞同这个的。

毕竟大秦奋六世之余烈,千辛万苦才统一天下。

周王朝就是因为分封制而崩溃,再行分封,后果无非是一个新的周王朝。

只是,已经知晓了大秦的命运,以及看过了后世的大唐、大宋的一些事。

如今又看到了朱元璋的封国与郡县并行,这让嬴政也产生了动摇。

“战乱……农民起义。”

“那赵匡胤生在五代十国乱世,所以制定的政策,限制武将权利,可却没想到后面宋朝如此屈辱。”

“这朱元璋明显吸取了赵匡胤的教训,想要让自己的儿子守边,觉得如此便可放心,可却未料到后面的朱棣能造反登基。”

“天幕所言之朝代数十,无一能永存,甚至若是将那东西汉分开来算,连三百年的朝代恐怕都再无有。”

“任何政策,都有其缺陷,无非拆东墙补西墙。”

嬴政叹了口气。

他对于这些朝代更迭以及政策问题的感知更加清晰起来。

“李斯……你觉得我大秦如今的郡县制,需要更改吗?”

对于这些历史的理解越是清晰,嬴政就越是感到深深的无力感。

他并不自大,不认为数千年的众多开国皇帝吸取了前朝的经验,一次次修补的政策不对,可是谁又能传万世呢?

堵住了这里的漏洞,那边又出现了凹坑。

“这……臣……”

“此事,臣不敢妄言,恐怕还得从长计议。”

李斯连忙低头拱手,意识到嬴政似乎有想要修改国策的想法。

不过这种事,还是在朝堂上慢慢讨论比较好,毕竟事关大秦国祚,他不太好直接发表自己的看法。

特别是,此刻还有一个,天幕所显示的没有皇帝的‘后世’的制度未曾说出来的前提下,他就更不好说什么了。

毕竟眼前的,可是历史上的第一位‘皇帝’。

大宋。

与嬴政的想法类似的,还有此刻的赵匡胤。

他也意识到,这朱元璋让自己的二十多个儿子外封出去,似乎也有自己大宋的一部分历史带来的教训。

“可惜,不说这日后朱棣造反之事,即便只说这朱元璋有二十几个儿子,朕就没有办法去学。”

赵匡胤有些羡慕的叹了口气。

“这朱元璋怎么这么能生啊。”

“难道是因为姓朱?所以一窝下的多?”

赵匡胤捋了捋自己的胡子,若有所思。

大晋。

司马炎认同的点点头。

“这朱元璋肯定是学习的我大晋。”

“果然是聪明人,我大晋的政策,在后世这么多年依旧有用啊。”

“藩王外封,可以稳固家族权利,巩固皇权啊……”

【朱棣年少时,和兄弟们一起受到明太祖朱元璋的教诲,平常出行穿着草鞋,出门的时候也要背上行李。】

【如果出城的距离稍微远一点,朱元璋就会命令皇子们,骑马只能走三分之二的路程,剩下的路程必须让皇子们步行体验。】

【这种教育方式源自于朱元璋自幼历经的艰辛与磨难,目的是为了锻炼出皇子们如自己一样百折不挠,坚如磐石的意志力。】

看到了这里,许多古代的观众们,哪怕是朱元璋之后的清朝皇帝们,都唏嘘不已。

许多古人对于朱元璋教育皇子的的方式点了点头表示认同。

大唐。

“怪不得,想来这朱棣就是这众多皇子中最优秀的一个了。”

“后来能够夺取天下,估计也与这朱元璋的教育方式,脱不了干系。”

李世民感慨不已,这朱元璋倒是会教育儿子,可他却不怎么舍得让高明也如此。

可怜天下父母心,即便是知晓这样子对孩子们有好处,大多数父母其实也不舍得让孩子去吃这种苦头。

毕竟没有必要了,他们打下来天下,不就是为了儿孙享福的吗?

大宋。

欧阳修赞许的点点头,刚好,借着天幕教育一下自己的儿子们。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后世的这位永乐皇帝,是一块璞玉,可也要其父明太祖这位工匠精雕细琢啊。”

“无论从文从武,皆是如此。”

“你们都要勤学好问,做一块被雕琢好的美玉……”

宋太祖时期。

“德昭与德芳,日后也要学习这朱棣。”

目前只有这两个儿子的赵匡胤,无法像朱元璋那样,在北边封几十个王。

其实也更加心疼自己的两个儿子。

不过,既然已经知晓了大宋朝的命运,以及自己重文轻武的后果。

而且自己的弟弟赵光义又如此‘不堪’,这让赵匡胤不得不去思考自己选择哪一个儿子继位的事情。

“大宋,需要的是一个有雄才伟略的皇帝啊……”

深知自己有生之年很可能无法统一天下的赵匡胤,希望继承自己基业的,是一个有能力的皇帝。

哪怕是自己的弟弟也不是不可,只是必须要有能力将大宋朝带向辉煌,而不是出现个什么‘宋驴宗’、‘送朝’之类的称呼。

更不能接受出现那逆天的父子三人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