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乐秀窝 > 其他 > 破壁大明,重塑时代 > 第102章 版税

破壁大明,重塑时代 第102章 版税

作者:等待日出的月亮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4-09-04 15:09:31 来源:882

东升的旭日,让清晨的白雾染上了一抹血红。

在这样的天光下,应天府的街头巷尾没有了往日的那份热闹。

尽管为了活下去的小民依旧和从前一样在奋力的四处奔波,可真正在懂得何为生活的那群人,却被挥之不去的死亡阴影笼罩了起来。

升斗小民们并不在乎衍圣公是谁,他又是因为什么而死。可任何学过圣贤之道的读书人都不得不去在乎,不得不去探究。

科考即将开始,国朝却如杀狗一般,杀了这些读书人心中的图腾,这是何等让人震恐的事。

但让他们真的去骂一句国将不国却又实在是开不了口,在确凿的证据面前去颠倒黑背,他们实在做不出来,至少表面上不可能为此摇旗呐喊。

让他们骂不出口的关键,当然不全是所谓的正义不能被颠倒,而是这位衍圣公在直观表现上,的确站到了一众学子的对立面。

为了一己之私,煽动大家对抗科举,毁掉大部分人的前程,这样的做法实在过于恶劣。不管出于什么原因,任何试图想为这件事辩驳一二的人,都会被那些坚定要走科考道路的普通学子,扣上一顶破坏科举的大帽子。

可衍圣公的事对他们造成的冲击,实在过于巨大。

于是沉默成为了此时此刻,众多学子和士人,唯一能给出的应对方式。

至于这次事件的背后,关于教育权柄的争夺问题,对于当下的年轻学子们来说,其实依旧是一件看不清道不明的东西。

毕竟没有哪一本圣贤书直言不讳地告诉他们,世道运行的底层逻辑,其实就是对资源的争夺和掌控。就算法家的学说在这件事上已经提出了足够多的方法论,但到了当下的这个时代,也没有多少人真正的去研究它了。

久而久之,这样的认知只会在一些大家大族自己的圈子里,以言传身教的方式隐秘传承下来,没有人会公开的去说明,教授。

要知道,哪怕是在读书人自己的群体里,三六九等的概念也是依然存在的。不了解这份底层规则的人,哪怕是读书人,也只能活在这个群体的最底层。

而每一个群体,都需要有底层来提供养分。

除了这一原因之外,另一个让他们无法去思考到这一核心问题的根本原因,是刚开国的大明朝,对基层的控制力是实实在在存在的。

那种到了王朝前中期才会在地方拥有绝对统治力的地主乡绅,目前都夹着尾巴,低着头在乖乖当狗。

所以当报纸上的文章,将孔讷推动整个罢考事件的动机归结为和北元串通时,并没有多少学子觉得这样的说法有什么问题。

毕竟向往大元的心思,很多大家大族的子弟都有。

“无天下之心,只求追逐一己之私欲,为此不惜挑动朝局的稳定,破坏天下的安宁,这样的人有何面目说自己是圣人之后!”

李希颜看着报纸上对衍圣公的定性,心里翻起了一阵阵的酸楚。

他和那些未经世事的学子不同,他知道孔讷为什么会冒天下之大不韪来做这件事,所以他忍不住问道:“太子殿下,此说法是不是太重了。”

“还有更重的,想听吗?”朱标似笑非笑地回答道。

李希颜愣了一下,他发现自己已经有些不认识这个太子了。

“殿下,衍圣公之爵位,还是应该酌情复立。”苏伯衡直言道。作为宋濂的好友,他相信自己能在这位越来越有君王气度的太子面前,挣到一些脸面。

“不立了。”朱标很是坚决的回应道,“立来做什么?让他们在地方为非作歹吗?于国于民,我都没有看见他们有什么作用。”朱标抬手制止了想继续劝说自己的苏伯衡,“孔夫子的学说,没有衍圣公就会失传了?没有衍圣公你们就不想尊孔了?”

“臣等并无此意。”

李希颜,苏伯衡和方孝孺同时说道。

方孝孺在李,苏二人面前是绝对的小辈,所以在此刻并没有他说话的份。

“孔讷的事已经告一段落,你们也不要想着再去为一个敢挑动国朝稳定的罪人说话了。他没有被父皇送进解剖院已经是看在孔夫子的面子给的优待了。”朱标非常严肃地看了三人一眼,“说回正题,父皇的意思很明确,他知道二位可能无法接受当下的一些变化,所以二位如果想要离开的话,父皇会特别恩准,礼送二位衣锦还乡。父皇不愿意强求,但我还是希望二位能继续留下来。”

苏伯衡沉默了,在大明的教育风向出现改变的情况下,他的确想离开。但他又有些舍不得自己刚刚收的徒弟。在他的眼中,这个徒弟是那么的聪慧过人,那么的勤奋努力,甚至在心中还暗藏了一份坚毅不拔,他隐约觉得这个孩子有着天子的器量。

苏伯衡忍不住去想,也许太子已经有些偏离了宋濂当初的教诲,但这位真正意义上的皇长孙还有希望。

比起苏伯衡,李希颜倒是没有沉默,也没有犹豫,“臣愿意继续留在大本堂,为陛下教导皇子皇孙。”

朱标点了点头,面上的笑容平淡,眼中的目光也透着不易察觉的疏离,接着他看向了方孝孺,“你愿意继续留下来吗?”

“臣愿意为陛下和殿下出力。”方孝孺恭敬地回答。他可一点也没兴趣回老家去。

“如此甚好。”朱标的目光落回到了李,苏二人的身上,“既然二位先生愿意继续为朝廷效力,那还请有劳二位共同出任这次科考的考官。”

李,苏二人都是一惊。一旁的方孝孺则是无比的羡慕。

“敢问这次的主考由谁来担任?”苏伯衡问。

“自然是我的父皇。”朱标答道,“我想关于这次考官的人选,二位之前应该也是有所耳闻的,除了二位是主要候选人之外,还有宋讷,吴沉,詹徽,原本孔讷也在其中。”朱标摇头,“总之,父皇对这次科考很重视,还望二位不要和孔讷一样,让他失望。”

“臣心中有数,一定不让陛下失望。”李希颜郑重地行了一礼。

“臣也是。”苏伯衡附和道。

等朱标离开大本堂后,李希颜让方孝孺先去给皇子,皇孙们上课。接着便很是郑重地向苏伯衡发出了共同散步的邀请。

清澈的小湖边,两个老人面上的表情虽然都很平静,但眼神中的凝重却难以掩藏。

“你是因为允炆那孩子才留下的?”李希颜直言问道。

苏伯衡没有藏着,“是,你呢?”

李希颜点头,“老夫也是这般想的,朱允炆应该就是大明的未来了。我等应该更加用心一些,团结一些。我们已经老了,实现天下大同的希望,只能留给后来人了。”

“是啊,该团结一些了。不止是允炆殿下的教育问题,这次的科考,我们也不能陷入到一些无谓的争斗当中去。毕竟孩子们不分南北,学的都是圣贤之道。”

“平仲先生所言甚是,我等共勉吧。”

“共勉。”苏伯衡回应道。

“共勉?”李善长苦笑一下,“陛下,您就不要打趣我这个老头子了,臣为陛下办事是天经地义的,可不能用共勉这么重的词,否则就真是折煞老臣了。”

老狐狸,朱元璋在心里啐了一声,“既然你愿意帮咱当这个考官,那就准备一下,明日午时就进入贡院,在阅卷结束前,可就不能再出来了。”

“臣明白了,那臣这就去准备。”李善长起身行礼。

“等等,还有个事,咱处理孔家的方法,你觉得合适吗?”

李善长思考了一下,回答道:“这实在是要看陛下最终想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目的。”他顿了顿,注意到自己这老战友脸上没有任何多余的表情后,继续说道,“臣不敢揣测陛下的圣意,但臣能猜测得到,此事之后,各地士人恐怕都会在心中对陛下生出一些微辞,特别是那些负有盛名的大儒。”

“也就是说,学子们的这种情绪不会太重。”

“他们当下,还没有心思去思考这个问题,也看不明白这件事背后的关窍,不太明白这件事对他们的影响有多深。在这一点上,他们和那些读书老成的士人相比,还是差了一截。”

朱元璋不住地一笑,“你倒是坦率。”

“臣一向对陛下开诚布公。”李善长非常诚恳地说道。

朱元璋清了清喉咙,压制住了自己想大笑的冲动。“你觉得,该如何化解此事的影响。”

“很难化解,哪怕陛下重新立一个衍圣公也很难消除此时一些读书人心中的芥蒂,毕竟这些人能看出来,陛下这次清算孔家究竟想要达成一个什么样的目的。”

“什么目的?”朱元璋问。

“将一直掌握在士人手中的教育权力,收归到陛下您自己手中的目的。”李善长很直接地回答道。

朱元璋看着李善长的眼里染上了些趣意。他在心里快速得出了一个结论,这只老狐狸恐怕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都打算把自己装扮成这副模样了,一个诚恳的,智慧的,主动为君分忧的老臣。

“你说有一些人会知道咱的想法,那他们敢公然说出来吗?”

“不敢。”李善长微微摇头,“这种事直接关系到人心的安定与否,如果人人都知道了,那就不是陛下和他们斗了,而是他们自己内部也要全面的斗起来,所有人都不能幸免。”

“那就好办了。”朱元璋活动了一下自己的脖子,“这个衍圣公,咱是不准备复立了,但咱决定弄一个叫版税的东西。”

“税?”李善长不解。

“不是咱去收。”见李善长那困惑的表情,朱元璋笑道,“是咱付钱给人家。这么说吧,就是孔夫子的那些学说出成书以后,每卖出一本,孔家的家主都能从这卖出去的书里分到两成或三成的收益。这可是天下学子都要读的书,每年的收益足够孔家的人过上富足的生活了,而且只要大明在,孔家就会永远享受到这一待遇,毕竟是他们老祖宗写的东西嘛。更重要的是,这笔收益咱直接交给南孔并不会引起北地士子太大的抵触。”

李善长愣住了,还能这样做吗?“此法,实在是……”他找不到任何语言来形容了,只能不断地在心里感叹自己这位陛下的天才。

“你好像看出来咱的用意了。”

李善长苦笑一下,郑重行礼道,“陛下此法比设立衍圣公要高明万倍!”

“说来听听。”朱元璋一脸期待地看着眼前这个依旧聪明的老家伙。

李善长见状,难免神情一怔,这样的对话让他想起了过去的那段日子。

“此法不仅彰显了陛下对圣人之道的重视,对孔家的恩荣。更重要的一点在于,想推行此法,就必须要有专一的印书和卖书渠道,并且,保证每一本书都有账可查,否则不可能做到对所谓版税的计算和支付。臣想,当今天下有能力做成此事的,恐怕只有陛下手中的明宣部了。”

朱元璋大笑了一声,轻抚了一下自己的胡须后,说道:“你还是那么聪明。明宣部下辖了一个出版局,会负责天下正版书籍的刊印和出售。当然,咱也没有那么多人专门去帮咱卖书,所以咱准备签一些代理商把这些书卖到整个天下去。”

李善长了然,“一旦出版,贩卖全都需要由朝廷来完成,那孔家就彻底失去了独立的闹事资格。”

更重要的是,为了能让自己家的书赚更多的钱,孔家恐怕会大力支持朝廷对科举的任何改革。李善长想到了更深的一层。

朱元璋知道他能想到这更深一层去,所以直接说道:“以后,这种出书模式将会彻底推广开来。谁写了一本书,谁创作了一本诗集,都可以通过朝廷获得一份终生的版税收入,如果这本书能如孔子的那些学问一般,能传世千百年,那他的子孙后裔就能吃这个版税千百年。”

“陛下,此法一出,天下士人便会不知不觉,彻底的依附于朝廷,依附于陛下了!”李善长由衷地感叹道。

朱元璋淡淡一笑,在心里说道,这还只是第一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