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乐秀窝 > 其他 > 大明读书人,怎么会逆儒? > 第188章 大明的金融战车,王守敬的贼船

随着大量的金、银涌入,明朝货币将会实现银两化,这是很自然的规律。

但朝廷必须延缓、甚至阻止这一过程。

商品经济空前繁荣,朝廷对经济的控制能力,反倒是逐渐减弱。

白银、黄金本身,具有很高的价值。

这种价值,让流通的货币,不再对朝廷权力和大明财政,继续依赖。

朱元璋草创政权时,依旧发行铜币等货币。

到了洪武八年,他认为时机成熟,推行“大明通行宝钞”,禁止民间用金银交易。

这是大明初期的钱禁政策。

朱元璋发行纸币,没有留有贵金属金银等作为储备,完全没有打算让民间兑换金银。

富商、豪绅们懵掉了,他们可以用金银兑换宝钞,却不能用宝钞兑换金银。

这是什么道理?

再加上朝廷海量发行宝钞,导致了民间严重的通货膨胀,朝廷失去了货币信用。

几十年间,贬值一千倍,这也是没谁了。

大明宝钞贵贱不中,没有稳定的价值,很容易被市场淘汰。

“民虽愚,谁肯以一金买一纸。”

《商君书》能够大行其道、传承千年,正是因为深谙帝王术的精妙。

“民弱国强,国强民弱。故有道之国务在弱民。”

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

王守敬要做的,就是找到一个折中的点。

既要民间贸易空前繁荣,底层百姓也能够受益。又要朝廷的权势,得到加强,能够掌控经济命脉。

那么大明的货币体系、金融体系,就必须掌控好。

此次出海贸易,所有船队、商贾都贴上了官方的标签。

市舶司还能掌控流入的金银。

有了这一稳定收入作为支撑,那么大明宝钞就有盘活的可能。

这一项任务,十分艰巨。

已经不是王守敬能够掌控全局了。

户部,将成为改革的支撑点。

压力全都来到了夏原吉肩膀上,他脸都黑了。

“真的只有这一条路可走了吗?”

夏原吉试图挣扎,不愿意“束手就擒”。

“爱卿若是有更好的办法,朕也愿意采纳。”朱棣沉吟道。

此次改革,涉及到方方面面。

为了稳住商贾们,压制他们的不满,王守敬的手段,不局限于此。

“王守敬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设想,他提议以朝廷户部,及三大市舶司联合开设一个钱庄储存金银。”

“宝钞的发行量,不得超过金银库存的总额,保证宝钞能够和金银进行兑换。”

朱棣侃侃而谈,却令夏原吉皱起眉头。

商贾、豪绅们怎么可能答应?

朝廷随意发行宝钞,不是一次两次了,称得上“海量”。

官府缺失了重要的信誉。

当然,以三大市舶司作为依托,还是有可能“威胁”到商贾的命脉。

不同意使用宝钞,禁制出海贸易。

但一对一的发行宝钞,对朝廷有什么好处?

完全没有利益了嘛。

朱棣看出了夏原吉的疑惑,但他没有进行解释。

因为这并不怎么光彩。

怎么说呢。

王守敬觉得,底线是一步步打破的。

像洪武一朝竭泽而渔,根本不可能令人信服。

谁有资格核查宝钞和钱庄金银的库存?

只有朝廷!

等到钱庄的信誉建立起来,朝廷可以增发一成的宝钞。

商贾们能怎么样?

温水煮青蛙,他们只能被迫赞同。

这也是王守敬在奏折中说的“金银本位”。

朝廷规定白银为货币金属,并要求铸成一定形状、重量和成色的银币。

至于成色嘛,可以是90%,甚至更低。

第一,悄悄超发宝钞。

第二,减少货币的含银量。

等等。

通过这些手段,朝廷可以赚得盆满钵满。

别看只是一些微妙的变化,按照大明上亿银两的流通。

一成,就是千万两!

当然,具体实施起来,还需要考虑到方方面面。

为了让商贾们放心,王守敬故作大方,提议成立“监管”。

也就是让商贾们,参与到钱庄的运营中来,一步步麻痹他们。

只要不出现大规模宝钞兑换金银的现象,钱庄的信誉将坚挺下去。

顺便再安排几位王爷挂职,维持“公平公正”。

还是大有可为的。

朱棣和解缙、夏原吉等人,商议了数日,确定了大概的国策,皆心满意足地笑了。

他们都上了王守敬的贼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