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乐秀窝 > 其他 > 盘点败家皇帝,开国太祖们傻眼了 > 第565章 热血才刚沸腾岳飞就出事了,赵

李治突然这么一声喊,把在场的所有人都吓了一跳。

在贞观朝的朝堂上,有人喊叫并不稀奇,程咬金尉迟敬德的嗓门比这声音可是大多了。

大家震惊的并不是大喊大叫这件事情,震惊的点在于——喊的人居然是李治?!

李世民非常惊讶地看着李治,道:

“为善,你怎么如此激动?”

李治激动地开口道:

“父皇难道不激动吗?”

“岳飞终于成为大宋最强的将军了!”

“岳飞啊!”

李世民哑然片刻,笑着点头道:

“你说的没错,朕其实也是有些激动的。”

“岳飞和韩世忠,嗯,再加上一个吴玠,是朕能看得上的三个人。”

李靖笑呵呵地开口道:

“韩世忠和吴玠,终究还是少了一些热血。”

“岳飞的经历,臣看到现在,觉得实在是非常艰难曲折啊。”

“如今看到他否极泰来成为大宋最强战将,臣的心情也是非常激动的。”

李治连连点头:

“对对对,就是这个意思。”

“儿臣真的很高兴!”

“父皇,岳飞真的很难!”

李世民一下子沉默了。

过了好一会,李世民才轻轻点头。

“是啊,岳飞真的很难。”

从军的时候,就已经是靖康之变。

天下大乱,自己一腔热血,想要救出宋徽宗和宋钦宗,却反而连累了七千同袍的性命。

来到汴京奋勇作战,被宗泽慧眼识珠授予兵法悉心教导,却又在短暂的相处之后天人永隔。

跟随杜充南下,马家渡之战明明能赢,最终结果却还是大败亏输。

黄天荡之战,明明兀术死到临头,却因为两个汉奸而功败垂成。

多少次,岳飞距离最后的胜利是如此之近,却又无法触及。

从河北到中原,从中原到江南。

他无数次地奋勇作战,拼死搏杀。

但大宋的疆域却越来越少,国土面积越来越少,老百姓越来越惨。

岳飞没有怨天尤人。

面对一次次的困境和逆境,岳飞一直在抗争。

他脱离了杜充,自己建立起一支军队。

他剿灭流寇,逐步发展壮大。

他终于能以一军主将的身份,在泸州正面击溃金军!

如今,他是大宋最年轻的节度使,最闪耀的将星。

他是大宋行营后护军主帅——岳飞,岳鹏举!

李世民感慨道:

“岳飞和朕,还真是两个极端。”

“坦白说,朕如果面对他那样的人生逆境,朕也没办法确定自己的表现究竟会不会比他好。”

李世民,出生就是唐国公的嫡子。

曾祖李虎,是和宇文泰并称八柱国,平起平坐的存在!

姨爷爷杨坚,是大隋的开国皇帝!

李世民出生时,他的起点就已经是这个世界99.99%人终生无法触及的梦想终点。

十八岁,李世民追随父皇起兵。

二十五岁,帮助父皇一统天下。

二十八岁,玄武门事变登基为皇。

三十二岁,俘虏颉利可汗,扫平东突厥,征服漠北。

同样是在三十二岁这一年,万国(族)来朝,尊奉李世民为“天可汗”。

仅仅三十二岁,李世民就已经站在了人生的巅峰,站在了华夏五千年所有皇帝们的巅峰!

什么叫逆天,什么叫开挂般的人生?

李世民的人生就是!

岳飞呢?

之前种种事迹磨难不必赘述,只说年龄。

金幕中正在播放的这一次北伐,也就是岳飞的第二次北伐。

此时,岳飞三十三岁。

在这个年纪,李世民已经登上华夏历史的巅峰整整一年。

而岳飞,还在为了光复大宋河山而奋斗。

岳飞甚至不知道,自己能否击败金国达成目标。

但岳飞依旧一往无前,依旧为了心中的目标而倾尽全力。

这就是岳飞。

一个满腔热血,出身于小县城的爱国男儿。

他懵懂,无知,热血,冲动。

他犯过许许多多的错误,付出过极为惨痛的代价。

他没有被惨烈的人生所击垮。

他一次次地站了起来,对抗着命运的不公。

现在,他成长了。

成熟了。

也变强了。

他已经是自己人生的强者。

更是大宋最强的战将,是大宋千千万万百姓的守护者。

是大宋关中、中原、淮北、山东、河北所有沦陷区百姓的希望!

金幕上,一行弹幕飘过。

【元世祖孛儿只斤·忽必烈:南宋虽是朕亲自灭亡,但朕必须要说,岳飞岳武穆,真英雄也!】

【清圣祖爱新觉罗·康熙:若大明也有岳飞,朕的大清不过也就是第二个前金罢了。可惜,大明只有吴三桂!】

【魏武帝曹操:这才是真正的民族英雄,若能和岳飞把酒畅饮,必乃人生一大快事!】

【昭烈帝刘备:行了曹阿瞒,你无非就是再说一句‘天下英才唯鹏举与操耳’,没点创意。】

【吴大帝孙权:那可不?曹阿瞒你也不照照镜子,你一个篡位独夫,凭什么和岳飞这种民族英雄相提并论啊?】

【昭烈帝刘备:大舅哥说得对,这曹阿瞒真是脸都不要了!】

【魏武帝曹操:我#¥@¥#¥%@】

【系统提示:用户“魏武帝曹操”因违反弹幕文明规定被禁言三天,请各位引以为戒。】

【昭烈帝刘备:哈哈哈哈哈。】

【吴大帝孙权:哈哈哈哈哈哈哈。@昭烈帝刘备,妹夫啊,最近朕这边战事有点紧,你看看要不要支援朕一下?】

【昭烈帝刘备:@吴大帝孙权,咳咳,这里曹阿瞒也看着呢,大舅哥不要在这里商量,赶紧派你的使者来成都!】

……

金幕中,视频继续播放着。

【岳飞的第二次北伐,也是大宋的第二次北伐。】

【考虑到岳飞坐镇的襄汉地区无比重要,同时在北伐时又直指汴京旧都,赵构在北伐前特地召岳飞来到临时行在见面。】

“臣岳飞见过陛下!”

看着面前的岳飞,赵构呵呵大笑,直接站起来扶起了岳飞,语气和态度都极其亲热。

“岳爱卿何须如此多礼!”

“来人,给岳爱卿赐座!”

岳飞顿时受宠若惊。

这回比起上回第一次见面,赵构的态度可是好了不知道多少倍!

岳飞谢恩过后,这才坐下。

赵构也顺势坐了下来。

此时赵构对岳飞的态度还是很满意的。

像刘光世、张俊这种大将,如今事实上已经尾大不掉,有形成唐朝时节度使的趋势。

大宋朝廷为什么不让这两人北伐。

一方面是赵构担心全部北伐如果都失败了,那大宋就没有兵力防守江南了。

另外一方面,现在的大宋朝廷的确也有点指挥不动刘光世和张俊了!

岳飞就不一样了。

岳飞到江南的时候,只不过是一个统制而已。

当时大宋在江南的统制,没有一千也有几百!

岳飞是赵构一步步提拔上来的(至少赵构是这么认为的)新生代将领。

也是赵构用来控制刘光世和张俊的力量。

没有赵构这个皇帝的首肯和授意,岳飞的岳家军怎么可能在短短两年时间内就从三万膨胀到十万?

仔细看就能发现,南边四支大军,岳飞在最西边,韩世忠在最东边。

正好把刘光世和张俊夹在中间!

这种战略布防,其实也是对刘光世和张俊的一种无声警告。

没有岳飞和韩世忠的存在,刘光世和张俊未必会这么老实。

当然赵构在意识到这个问题后,也开始和赵鼎、张浚两位宰相商议,采取措施逐步削减刘光世、张俊对各自军队的控制力。

但那需要时间,没有个三年五载是办不来的。

在这之前,岳飞和韩世忠就是赵构最倚仗的力量。

尤其是大宋战将中年纪最轻的岳飞,最被赵构看重。

年轻就意味着没根基,就意味着能感恩,就意味着能效忠很长时间!

而且岳飞还会打仗!

赵构当然是不想打到中都去迎回老爹和皇兄的,但赵构也的确需要一个勇猛的战将来保卫自己的安全。

赵构是真不想再体验一次在海上漂泊五个月,在大海上吹着冰凉海风,大过年的只能去寺院找炊饼和青菜吃这种事情了。

各种意义上来说,此刻的赵构都很喜欢岳飞,非常的喜欢!

所以赵构也打算向这名心腹好好地交代一番事情。

赵构咳嗽一声,开口道:

“岳飞啊,你可知道朕这一次找你来是要交代什么事情?”

岳飞忙道:

“臣请陛下示下。”

赵构佯怒道:

“叫什么陛下!生疏得紧,叫朕官家!”

岳飞道:

“是是,还请官家示下。”

说话时,岳飞心中还是很激动的。

官家这个称呼,可不是寻常人能在赵构面前提及的。

有人说,那老百姓不是都叫大宋皇帝“官家”吗?

老百姓怎么叫,大宋皇帝们是不在意的,甚至很欢迎老百姓这么叫。

因为这种叫法会天然让老百姓对大宋皇帝感觉到亲近,对皇帝拉拢民心是很有好处的。

但大臣们可就不能随意在皇帝面前这么叫了。

就好比大唐,底下的百姓私底下交流时叫李世民“老李”,李世民肯定是一笑置之。

换做朝中大臣当面叫李世民一声“老李”试试?

脑袋瓜都给你打开花!

赵构和颜悦色地对着岳飞开口道:

“这一次呢,你的任务最重要的,就是获胜。”

岳飞连连点头。

“官家说的是,臣一定竭尽全力为之。”

赵构闻言脸色直接变了。

“不对不对,谁让你竭尽全力了?”

“啊?”岳飞傻眼了。

虽然伪齐只是个傀儡政权,但背后是有金国支持的啊。

不竭尽全力,怎么可能确保胜利?

金国只是被大宋击败了几次,并不代表现在大宋就比金国强了。

按双方之间的交手战绩来说,金国依旧占据绝对优势。

赵构咳嗽一声,耐心地开口道:

“你只需要小胜即可,占领北方几个郡,逼近一下中原,这就行啦。”

“重要的是,你得保全自己的军队,不能出现大的损失!”

赵构这一次北伐,本来就是迫于朝堂压力做做样子。

拿几个郡,搞个象征性的胜利,既能对朝中群臣交代,也不用太担心触怒金国。

这不就非常完美了嘛。

岳飞:“……”

岳飞当然不可能知道赵构脑子里想的啥,所以这一刻的岳飞是要多疑惑有多疑惑。

“官家,臣……臣不太明白。”

“朝廷下给臣的旨意不是择机收复汴京吗?”

这个问题一问出来,赵构顿时尬住。

作为大宋皇帝,赵构还真没办法当面和臣子说“朕压根就没想过要收复汴京,北伐只是做做戏”这种话。

这话要是传出去了,赵构的威望就要碎一地了。

赵构干咳一声,正色道:

“此事内情复杂,你也不需要过问太多。”

“总之,你就按照朕的口谕行事便是。”

“将来若是有什么问题,赵鼎张浚他们想找你麻烦,朕也全部给你挡下来!”

“好了,你赶紧回鄂州去准备吧。”

见赵构已经下了逐客令,岳飞自然也不敢继续停留,只能满腹疑惑地离开了皇宫。

才刚刚回到自己的居所,岳飞又听到了一个消息。

“韩世忠北伐吃了败仗!”

“啊?”岳飞傻眼了。

东西两路北伐,我西路军岳飞都还在觐见陛下呢,你东路军韩世忠就吃了败仗了?

这啥情况啊?

岳飞赶忙跑去兵部打听。

他现在的地位基本上和兵部尚书侍郎是平起平坐的级别,所以很快就得知了详细情况。

原来是韩世忠心急了。

岳飞驻军是在湖北的鄂州,这个地方在大宋时代并不算特别发达,而且岳家军足足十万人是所有兵马之中数量最多的,需要的补给也是天量数字。

所以按照计划,岳家军需要三月份才能获得足够出征的资源,届时方可出征。

但韩世忠就不一样了。

本身韩世忠驻扎的淮东地区就是大片平原,而且又距离大宋如今核心区江南最近,兵马数量也少于岳飞,获得补给的速度自然远比岳飞更快。

正月初刚开完,正月底韩世忠就补给完毕了。

这下子老韩心中自然就蠢蠢欲动了。

然后韩世忠一想,岳家军声势最大,伪齐和金军肯定大部分防守兵力都在荆州襄汉方向。

我老韩这边早点出兵晚点出兵其实也无所谓的,反正都是面对少量敌军。

于是二月初,韩世忠就急不可耐地出兵了。

刚开始的时候非常顺利,韩世忠在宿迁附近旗开得胜,击败了一支大约五千人的伪齐军。

随后韩世忠乘胜追击,进军附近伪齐最大的军事要塞——淮阳。

但伪齐在这里早就已经布置两万重兵防守,韩世忠急切之间难以攻克。

更让韩世忠没想到的是,伪齐军和金军竟然并没有把襄汉方向当成主力防御,而是依旧把主力放在了金军更喜欢的南下路线,也就是两淮这边!

韩世忠才包围淮阳十天左右,数万金、伪齐联军就赶到了。

韩世忠手底下才四万人,淮阳城里城外的敌军加起来将近八万。

这怎么打?

无奈之下,韩世忠只能选择撤军。

由于敌军势众,宋军撤退的时候不免有些急切和狼狈。

金、伪齐联军趁机追击,斩杀和俘虏了韩世忠殿后部队大约一千人出头。

韩世忠只能暂时驻扎于宿迁,等待局势变化。

这就是所谓的“韩世忠北伐失败”真相了。

岳飞听完之后长出一口气。

还好还好,只不过是一次主动撤退。

本来就只有两路北伐,如果岳家军还没出动韩世忠就已经大败而归,那这第二次北伐岳家军就要面对伪齐和金军在中部、东部战场的所有兵力。

那就真的很难打了。

岳飞离开兵部,回想着早些时间和赵构的对话,心中不免有些沉甸甸的,蒙上了几分阴影。

但很快,他就重新振作了起来,轻声自语。

“当年不过两千人,如今麾下十万兵。”

“再难,能难得过当年?”

“且尽人事,听天命便是。”

【在觐见完赵构后,岳飞火速赶回鄂州,便有了之前的那一幕誓师北伐。】

【然而岳家军才刚刚从鄂州出动不久,抵达襄阳的时候,一个噩耗传来。】

一名少年脸色苍白,踉踉跄跄地冲到了岳飞的面前。

“爹,祖母她、她……去了!”

听着此子岳雷的哭诉,岳飞如遭雷击,整张脸都失去了血色。

几秒钟后,这位大宋名将双膝一软,跪在地上痛哭失声。

“娘!!!”

画面一转,岳飞身着孝服,带着身后的几个孩子一同跪在母亲的面前,泣不成声。

良久,岳飞缓缓站了起来,步履蹒跚地走向了姚氏之墓旁不远处的一座寺庙。

东林寺。

【姚氏,这位在岳飞参军前特地于岳飞背上刺下“精忠报国”四字的老夫人,在岳飞第二次北伐刚刚出兵没多久时去世了。】

【岳飞得知消息后悲痛欲绝,立刻按照大宋惯例上奏折辞去官职,将职位交给了副将张宪代掌,自己回归鄂州扶灵下葬,并为母亲守孝,丁忧三年。】

【这个突如其来的变故直接打乱了大宋整个北伐计划,也让朝廷中的赵构、赵鼎、张浚三位大佬傻眼了。】

左相赵鼎看着右相张浚。

右相张浚看着左相赵鼎。

坐在上首的赵构终于忍不住了,怒道:

“现在怎么办!”

“没了岳飞,朕的北伐还怎么进行!”

赵构是真的需要这一次北伐获取胜利,安抚朝堂上一片主战之声的。

赵鼎有些无奈地开口道:

“陛下,据说张宪也曾经出任岳飞副将多年,应该也是有些本事,不如就让他和另外一名副将王贵一起率军北伐?”

赵构瞪着眼睛问赵鼎:

“若是张宪和王贵不行,打了败仗呢?”

赵鼎说不出话了。

副将和主将,副职和正职,看似咫尺之遥,但含金量那是一个天一个地。

谁敢保证张宪和王贵一定行?

反正赵鼎是不敢打这个包票的。

这可是关系到岳家军十万将士,乃至大宋这一次北伐的成败!

就算是宰相,也背负不起这种责任啊。

张浚迟疑片刻,咬牙道:

“陛下,实在不行,就下旨让岳飞提前结束丁忧,返回军中吧!”

“啊?”赵鼎愣住了,下意识道:“丁忧乃是大宋制度啊!”

从大宋开国起,凡是有父母至亲离世的九品以上官员(包括九品),都必须要强制守孝三年,也就是“丁忧”。

曾经有几个大宋宰相贪恋权位不愿意丁忧,结果硬生生被御史言官和天下百姓骂到不得不按照惯例辞官丁忧。

岳飞虽然是十万大军的统帅,大宋节度使级别的高官,但离宰相还差得远呢。

以前的大宋皇帝都不给宰相开这种口子,现在凭什么给岳飞开这个口子?

张浚有些恼怒,直接顶了赵鼎一句。

“赵大人,现在不给岳飞开这个口子,你让谁来顶替岳飞的位置?”

“这可是北伐,关系到大宋国运的!”

赵鼎哑然。

毕竟也配合了好几年了,赵鼎其实一下就听懂了张浚的意思。

这次北伐不仅仅是关系到大宋国运,更关系到赵鼎和张浚这对左右相的政治生命。

北伐是赵鼎张浚联手张罗起来,而且还是五路出兵声势浩大,寄托了整个大宋举国的希望。

要是真因为岳飞丁忧导致北伐无疾而终,那民意的反噬可想而知。

谁都不会去怪罪为母亲守孝的岳飞,一片孝心啊,都能理解。谁还不是爹娘生的?

但赵鼎和张浚这对左右相,肯定是当到头了,罢相流放的命运近在眼前啊。

都特么这种时候了,还特么管什么鬼丁忧不丁忧呢?

去世的是岳飞的娘亲,又不是赵鼎和张浚的娘亲!

赵鼎深吸一口气,看向赵构,试探性地开口:

“陛下,您看……”

赵构也陷入沉默。

但很快,赵构就点头道:

“朕也觉得两位卿家所言很有道理,那就这么办吧。”

【很快,赵构以皇帝的身份发出“金字牌”,并命使者携带亲笔诏书火速赶往岳飞守孝所在地庐山东林寺,要求岳飞即刻结束丁忧官复原职,继续指挥岳家军北伐。】

镜头一转,已经是东林寺中。

身着孝服的岳飞听完旨意之后,愣住了。

“结束丁忧?这……”

使者习惯性地堆起笑容正想开口,突然又醒悟过来有些不妥,赶忙正色道:

“岳大人,陛下也知你心中悲痛。但眼下还请大人以国事为重啊!”

岳飞默然片刻,缓缓摇头。

“还请转告陛下,岳飞恕难从命。”

……

【赵构三次下令,命岳飞“起复”还军,岳飞三次拒绝。】

【这终于惹来了赵构的怒火。】

第四名使者出现在岳飞面前。

“岳大人,陛下说了,若是您这一次还不即刻起复还军,那你的全体僚属从张宪、王贵以下,全部以‘重宪’罪名论处!”

岳飞张了张嘴,最终无可奈何地叹了一口气,双手接过了旨意。

“臣岳飞领旨。”

【在赵构的压力下,岳飞最终不得不结束了短暂的丁忧,返回岳家军驻地。】

【但这件事情前前后后一共耗费了三个多月的时间,等岳飞再度出兵北伐时,时间已经来到了七月份。】

【战场的局势和四个月前完全不同了。】

看到这里,历朝历代的观众们心情也是颇为复杂。

西汉世界之中,汉武帝一脸莫名其妙。

“没搞错吧,怎么突然会出现这种事情?”

“三年?没了岳飞,三年后这大宋怕是都要灭亡了。”

“这是什么狗屁规定,朕怎么就没听说过?”

西汉当然也是允许官员在父母等至亲去世时回老家处理丧事的。

不过这种一般属于事假,请假的时间也在一到三个月不等。

既然是请假,那么自然也就不需要辞官。

故而汉武帝对这种辞官三年服丧在家的制度是很不理解,也很恼火的。

如果是在大汉,这种情况下,岳飞最多一个月就能顺理成章地回归军营,哪里还有后面那么多事!

太子刘据迟疑了一下,开口道:

“听起来很像是儒家提倡的制度,三年的服丧期似乎在周礼中也有出现。”

孔夫子不就是以恢复周礼为己任嘛。

“儒家,哼。”汉武帝一声冷笑,道:“朕就知道,这些儒者们就喜欢搞这种乱七八糟的东西!”

“父母去世的时候,一般也是官员们在官场上最为年富力强之时。”

“让一个年富力强,大有前途的官员直接离开官场三年,这是什么狗屁规定!”

听着汉武帝毫不掩饰的吐槽,在场的儒家官员都颇为尴尬。

一名董仲舒的弟子忍不住开口道:

“陛下,父母养育之恩大如天,为母亲守孝三年实属正常……”

汉武帝直接打断了此人的话。

“好,你喜欢守孝是吧,就按照宋朝制度,父三年母三年,准你辞官六年,六年后你再回朝廷报到!”

“来人,把他拖出去!”

等这名官员被拖出去之后,汉武帝面无表情地扫了一眼在场众人。

“还有谁和朕说这种屁话吗?”

众人噤若寒蝉,一个字都不敢说,心中暗自埋怨刚刚那个胡乱开口之人。

你惹谁不好,偏偏要惹咱们陛下。

这位可是汉武大帝啊,你这不是纯纯找死吗?

刘据沉吟片刻,开口道:

“父皇,咱们还是得规定一下具体的丧葬时间,不然这三年实在是一言难尽啊。”

汉武帝点了点头,道:

“这样吧,今后为官千里之内,给一个月丧假。两千里给两个月,三千里以上一律给三个月丧假。”

“丧假只给父母妻儿,若是亲兄弟姊妹病故,丧假减半,其余一概不批丧假!”

刘据迟疑一下,道:

“父皇,三千里以上只给三个月,会不会时间不够?”

从西域到长安,就已经超过三千里了。

汉武帝不以为然地笑道:

“若是以前肯定是不够的,但现在大汉有铁路了!”

刘据这才恍然大悟。

“对,有铁路!儿臣怎么把这个给忘记了。”

在兑换工业革命之后,汉武帝下令最优先的研究项目就是铁路。

如今大汉之中,从洛阳到长安的铁路已经建成,长安到西域的铁路也正在建设之中。

按照弹幕中讨论出来的心得,汉武帝抓了一大批的倭人作为铁路劳工,这些倭人吃苦耐劳又听话不敢反抗,效率极高。

按照汉武帝的计划,未来的十年内,大汉的铁路里程要超过两万里。

有了铁路在,从西域到长安也就是两三天的时间。

等到以后全面铺开铁路,那别说三个月,一个月的时间也都绰绰有余了。

汉武帝解决完这件事情,心情好了不少,笑道:

“没想到岳飞这个小家伙居然还帮朕处理了一个麻烦,不错不错,真不错。”

“嗯,儒家思想确实是有用,但作为皇帝也不能什么都听儒家的。”

“堂堂天子,反而被臣子的思想掌控,像什么样子!”

在场的法家、道家黄老学派的大臣们闻言顿时振奋,齐声赞颂汉武帝的圣明。

儒家这些年的确是太飘了。

虽然汉武帝前段时间已经无情压制了一波,但儒家在过往历次科举考试上,中了进士的人数依旧是一骑绝尘。

因为孔夫子的“有教无类”实在是太狠了,儒家士子数量冠绝天下。

其他诸子百家所有人数量加起来,也就差不多是儒家士子数量的零头。

眼下看到儒家吃瘪,大家都非常开心。

心情畅快之下,汉武帝就发了一条弹幕。

【汉武帝刘彻:这个什么丁忧制度,简直是莫名其妙,也不知道谁搞出来的,乱七八糟!】

东汉世界之中,刘秀环顾一眼在场群臣,表情颇为古怪。

在场的群臣表情也是相当微妙。

一番短暂的沉默后,刘秀也发了一条弹幕。

【光武帝刘秀:那个,咳咳,武帝老祖宗,丁忧制度就是在您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发扬光大的啊。】

【汉武帝刘彻:????】

【昭烈帝刘备:那个,武帝老祖宗,确实是董仲舒的徒子徒孙们发扬光大的,不过咱们这时候还只是一个道德问题,还不是什么制度。】

【汉武帝刘彻:……】

丁忧,其实是儒家提倡的“孝道”中很重要的一环。

自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儒家盛行于世,儒家的道德自然也就慢慢成为了全天下人的道德。

随着时间发展,丁忧这项道德制度渐渐地成为了一种惯例。

但问题是,道德没有强制约束力。

到了宋朝,“丁忧”以法律的形式变成了一种制度。

父母去世,就要丁忧回乡守孝二十七个月。

在此期间,必须居住在草庐之中,不准婚娶、不能宴饮、不能作乐、不能生子、不能出游。

基本上就是与世隔绝三年的意思。

大宋,就是将丁忧列入法律的朝代之一。

所以才需要作为皇帝的赵构特地下诏“夺情起复”。

过了一会,汉武帝又发了一条弹幕。

【汉武帝刘彻:大汉丁忧制度已经废除了,从今往后最多允许三个月。】

历朝历代的皇帝看到这里,心中也是一动。

【光武帝刘秀:这个办法好,朕也把它实行下去。】

【唐太宗李世民:坦白说,朕一直都觉得丁忧是一个对官员很不人性的政策,既然诸位都废除了,那朕也按照三个月为丧假上限吧。】

历朝历代的皇帝们纷纷发出弹幕,表示赞同。

丁忧这种东西其实对皇帝来说是很烦的。

有些时候用某些得力官员去推进一件重要的事情,结果这官员父母正好死了,不得不回老家丁忧。

换人去做,又未必能达到效果。

不换人,就只能眼睁睁地等三年,让事情越发恶化。

而且三年还不是最麻烦的。

万一某个官员的爹娘其中一位先死了,另外一位三年后也死了,这名官员就要直接丁忧六年。

六年啊!

人生能有几个六年?

官场上的六年有多宝贵,无需多言。

也正是出于这个原因,历朝皇帝发弹幕纷纷表示要改革丁忧制度的时候,历朝历代大部分官员大臣都非常高兴。

爹娘死了,官员们当然也很伤心。

但一守孝就要守三年甚至六年,等于人生六年的时光白白浪费。

而且丁忧结束了,原本的官职早就被人占了,新安排的官职往往不如原职,等于一切都要从头开始。

这对官员们的前途来说是巨大的打击。

所以很多官员私底下都调侃说,做官有两件事最幸运。

一件事是从小父母双亡,另外一件事情是父母高寿过八十。

基本上这两件之中的任何一件,都能确保官员在最重要的事业上升期不会被打断。

但爹娘寿命这种事情谁说得好?

所以改革丁忧制度,对每一名官员来说都等于消除了前途上一个巨大的不确定性,那是纯纯的大利好。

至于反对的那些官员,也并非什么坚持道德,而是——他们已经丁忧过了!

自己丁忧三年、六年。

别人倒好,最多三个月,而且还不需要离职!

这谁受得了?

必须大家一起丁忧啊。

可惜,他们的力量实在是太过弱小,所以这种反对声也基本上都被完全无视了。

大宋世界,赵匡胤眉头紧锁。

别的朝代皇帝都在关心丁忧,但赵匡胤的注意力却完全不在这方面。

赵匡胤更加关心的是岳飞的北伐!

他很不高兴地开口道:

“这个姚氏死的也太不是时候了,唉。”

赵德芳闻言忙道:

“父皇,丁忧制度是时候改革一下了。”

赵匡胤嗯了一声,随口道:

“德芳你和宰相们商议一下然后拟旨,今后丧假最多给四十九天,不能再多了。”

沈义伦闻言感觉有些不对,忙道:

“陛下,四十九天怕是来不及赶路吧?”

赵匡胤瞪了沈义伦一眼。

“有什么来不及的?大宋铁路这不是修着吗!”

“以后从漠北到岭南也就三四天时间,随随便便都来得及!”

解决了这件事情后,赵匡胤一脸忧愁地开口:

“你们说,岳飞这北伐还能好得了么?”

赵匡胤虽然巴不得赵构死,但他是真喜欢岳飞、韩世忠还有吴玠啊。

这些大宋未来的将军们,是赵匡胤保住面子的最大希望!

现在赵匡胤对赵构基本上是绝望了,只能将希望寄托在岳飞身上。

但现在岳飞的形势非常不利,让赵匡胤忧心忡忡,愁眉不展。

沈义伦无奈地开口道:

“陛下,这一次热血沸腾的北伐,恐怕就只能虎头蛇尾了。”

其他大臣们也都纷纷开口。

“是啊,岳家军兵力虽多,但孤军奋战,实在是不可能赢得了金军和伪齐军啊。”

“纵然金国也在内斗,可只要派出一支兵马来,岳家军很快就要溃败了。”

“臣觉得,现在已经不是考虑岳家军能不能获胜的问题,而是要担心岳家军到底能不能全须全尾的班师了。”

赵匡胤:“……”

这一刻,赵匡胤的心情无比沮丧。

从靖康之变看到赵构,一路上大宋除了被金国吊起来打,还是被金国吊起来打。

好不容易才出了一个岳飞,好不容易才有了一次举国规模的北伐。

结果怎么会变成这种样子?

赵匡胤无奈地开口:

“难道上天真的对大宋有看法?”

赵德芳赶忙安慰一番:

“父皇,大宋本就是顺应天命而生,上天肯定是眷顾大宋的!”

“儿臣觉得,主要还是皇叔(赵光义)和他的后代实在是太过乱来,连续三个昏君,连老天爷都看不下去了。”

群臣纷纷附和。

“对对对,就是这个道理。”

“赵光义篡夺陛下一脉的皇位,受到了天谴,所以才会发生这种事情。”

“咱们这条世界线上,陛下已经拨乱反正,大宋必然不可能再被老天爷惩罚了。”

听着众人的安慰,赵匡胤的心情总算是好了一些。

就在此时,杨业突然开口道:

“臣倒是觉得,岳飞也未必就不能赢!”

赵匡胤精神一振,看向杨业:

“杨卿家,你的意思是?”

杨业笑了笑,道:

“纵观赵构、赵鼎等人的布置,岳家军原本就是北伐的主力,其余部队都只不过是辅助。”

“主力未出,辅助部队受到一些挫折,实属寻常。”

“如今岳家军猛虎出笼,定能北伐功成,为大宋夺回失地!”

杨业的话铿锵有力,在大殿中回荡着。

下一秒,杨业就被口水淹没了。

“一派胡言!”

“盲目乐观!”

“简直荒谬!”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