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乐秀窝 > 其他 > 我在三国逆转乾坤 > 第36章 岂料之变局

我在三国逆转乾坤 第36章 岂料之变局

作者:小玉米芽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4-07-09 12:48:55 来源:882

刘禅耗费大半年时光,仅平定了一个越嶲郡,相较于史书上记载的诸葛亮南征之举,其差距可谓甚巨。

昔年,诸葛亮在建兴三年春领军进发,亲自踏入越嶲郡境内,随后其门下督马忠荡平牂牁,李恢挥师攻略益州郡。

三路雄师并发,自春日启程,待到秋收之际,便已凯旋归来,其中南中三郡乃至腹地深处荒芜之地皆已纳入其版图。

更兼诸葛亮顺势整编南中蛮夷,以威逼加之利诱,打造出一支威震天下的无当飞羽军!

分化南中八大世家,遏制住李恢扩张之心,再次划分南中三郡版图。

虽说罗老先生称南中自此无灾无祸稍显夸大,但南中地区的大股势力确已被他清洗一遍,此言非虚。

相比于史上两年后的诸葛亮南征之举,刘禅无论是在时间耗费还是成效上,均相差颇多。

每逢此时,刘禅心中便会反思自身,深知自己尚有许多不足之处,万不可沾沾自喜。

此刻已是春意盎然,刘禅选择在这个春耕刚开始的时节离开越嶲,正是因为他的最终布局已然成熟。

他在南中付出的一切努力,只为今日,只为这一场筹谋已久的策划。

他诛杀高定,笼络夷族,意在南中彻底楔入一枚钉子,使得南中局势陷入动荡不安。

他安排张嶷屡次向雍闿示警,自导自演为雍闿带来一次次震惊与危机,便是要使雍闿深信南中有一位法力通玄的人物存在。

接着他又诱使雍闿与朱褒联手,并引导朱褒投效江东,令这两位联手打着江东的旗帜,主动攻打李恢坐镇的南中大营。

此举目的只有一个——声望!

历史上诸葛亮之所以放任南中乱局持续两年之久,并非仅仅因为蜀汉兵力不足。

至关重要的一点在于,雍闿的背后立有江东的身影,其永昌太守之职乃是江东册封,故雍闿必须死,然而绝不能由他们亲手斩杀。

否则,江东便会借此生隙,这也是在与简雍详谈之后,他方才领悟的道理!

简雍对于南中的深刻剖析,给予了刘禅极大的启示,同时也助力刘禅将其计划牢固确定下来。

如今表面上看似局势与历史上略有改善,但实际上并无太大变化,实则暗流涌动,乾坤未定……

刘禅昔日救黄权,夺得马超之威,斩杀高定,招降鄂焕,虽仅是局部兵戈之事,却未撼动全局。然而若此次计谋得逞,则足以挽回蜀汉颓势于一时。

蜀汉后期势力衰微,其根本缘由在于兵微将寡,荆州之战与夷陵之战更是将其国本伤透!

然而当下真的一丝转机皆无吗?

非也,刘禅深感尚存一线生机,那便是借曹丕伐吴之举,震惊天下!

历史记载,曹丕曾三度挥师伐吴,除首次外,其余两次伐吴实则是假借名义,收复青徐二州世家之地。但那次真正的征讨吴国,即便曹丕并未打算一举荡平江东,亦决心令孙权俯首称臣。

故此番行动,曹丕倾尽精锐出击。然终归未能如愿,以败绩收场。最大收获仅是曹休在东方凭借天赐好运,消亡了江东孙氏的水军,西线勉强持平,中央战线惨败,甚至损失了曹仁这名大将。

照理而言,孙权既已先后挫败刘备、曹丕,当如同刘禅之父,那位已逝的汉昭烈帝刘玄德一般,顺势登基称帝。毕竟最终他会称帝,既然失去了禅让的机会与汉室血脉的认可,即使得到蜀汉的支持,也无法名正言顺。

孙权本当趁此大胜之势登基,而非拖延至数年后,待曹丕去世方行此事。

此事史书并无记载原委,但却流传着一种非官方的说法:在孙权胜券在握之际,永安城中的刘玄德与宛城的魏王曹丕暗中联手,生生压制住了孙权的嚣张气焰。

乍听起来似乎匪夷所思,难以置信,然而刘禅于前世因撰写某部小说遍览诸多史籍及民间记述,对此说法确信度高达八成。

他之所以如此笃定,源于孙权、陆逊、曹真、孙桓四人的事迹记载。

且说孙权与陆逊,后者临危受命,在夷陵一役中用一场熊熊大火烧尽了蜀汉的希望。此举堪称赫赫战功。随后,面对诸将喧闹着要求乘胜追击,直捣江州、覆灭西蜀之时,陆逊却出人意料地提出应警惕曹氏的崛起,并加强防守。

当时能领悟到这一点的仅有坐镇濡须口的朱桓与骆统两人,他们二人因察觉到曹仁防线向东转移而生此揣测。而陆逊,则纯粹依靠独到的眼力洞察了未来形势。

事实证明陆逊见解正确,正是由于他抑制住众将进攻的冲动,方能在曹丕东征江东之际迅速布防,并调遣援兵支援南郡、洞口与濡须三处要隘。

然而这样一个杰出的将领,在关键时刻,孙权竟未启用他投入战场!哪怕文聘几乎占领了江夏的另一半,哪怕孙权亲自出马,陆逊也没有被派遣上阵……

当那陆离在江东与曹氏一族展开惊天地泣鬼神的大战之际,按仙籍所述,他曾同在夷陵大战之中险些斩杀蜀汉太子刘禅之父,即那位便宜主公刘备的义子孙桓共同镇守永安城防备刘备。

孙桓因夷陵之战立下赫赫战功,曾孤身一人在夷道抵挡住刘备的先锋重兵,坚守阵地长达半年之久,随后又在反击战中斩将夺旗,竟直逼至刘备身前,几乎将刘备就此斩落马下。

故而在战后,孙权因其功绩显赫,册封孙桓为建武大将军,赐爵丹徒侯,并令他督军于牛渚要塞,修建横江坞以固戍守。

然而关于陆离的记载,则显得颇为模糊。只在后来的记述中有提到,夏四月间,吴国丞相孙劭、大将军陆离率领众臣上表,言及天命昭示吉祥之兆,力劝吴王登基称帝,然而吴王孙权再三推辞并未应允,对群臣言道:“汉室衰微,无力自救,吾等又何必争夺呢?”

此事载于吴国的《建康仙录》之中,发生在黄武二年,即蜀汉章武三年、曹魏黄初四年。是年,曹丕伐吴败归,白手起家的刘备在永安城撒手人寰,然而孙权在此时却拒绝了登基称帝,此举并非虚让三次,而是真心拒绝!

为何孙权坚决拒不受帝位?又为何陆离与江东丞相孙劭此后不再坚持劝进,乃至在这件事过后,陆离不但未受孙权重用,反而遭到了数年的冷落,不再被赋予兵权?

原来这年发生了另一桩变故——江东建武大将军孙桓,在值守水路、督军牛渚、构筑横江坞的重任之中,不幸陨落在任上,史书中并无详尽记载其死亡缘由。

但在曹真所着史料中,却揭示出了真相:曹魏大军围困江陵达六个月之久,迫使江东大军粮绝,进而引发守将朱然在寒冬腊月酿出一场瘟疫,最终双方僵持不下,各自鸣金收兵。然而就在曹军撤离江陵之时,曹真并不在场,他并没有留在江陵战场,而是转向牛渚!

正是在牛渚,曹真击败了驻军,一举攻克该地,因此曹丕特将其转封为中军大将军,并兼任给事中一职,自此一跃成为曹氏家族的头号将领,在曹仁这位一代名将去世后,他便成为曹魏军队的领军人物,就连尚在世的曹洪也对他不敢有任何异议。

随后发生之事便是,曹丕领军班师回朝,孙权重新纳贡称臣,向曹魏俯首称臣,并奉上大量贡品。

如此令人憋屈的大胜战役,在整个三国历史中可谓空前绝后。将这些事迹串联起来,其中的原委也就豁然开朗:

朱桓大破曹泰,气死曹仁,于中部战场上取得压倒性胜利;朱然逼平西部战场,迫使曹军撤退;贺齐则稳守东部前线,使得江东一时之间欢声雷动,皆以为大胜之后,必是孙权晋升天尊,群臣也将获得丰厚赏赐。

于是,在防范永安城陆路方向的陆离稍有松懈之际,便答应了丞相孙劭的提议,二人一同联名上表,请孙权晋升天尊并称帝,并返回江东本土,做好了孙权三让天尊,他们三请三催的准备……

然而他并未预料到,在首次退让之后,他们尚未迎来第二次请缨的机会,便听闻曹真一举荡平牛渚要塞,乃至斩杀了被誉为宗室儒将的孙桓,一举打通了自水路直入江东的通道!

须知昔日江东水军,除已被歼灭者外,剩余的几乎尽数由贺齐与朱桓带走,江东故土与东线疆域之内,已然无水军驻守。

彼时黄权与其统率的水军尚存,倘若此刻尚且存活的刘玄德又在永安城内搅动风云,令赵云与李严二人稍露锋芒。

纵然江东已取得两连胜,亦只能面对内忧外患之境地!即便是身为江东第四任大都督的陆逊,亦不敢断言能确保江东安然无虞,毕竟空手难以炊饭。

这正是孙权俯首称臣之因,也正是孙权临近帝王宝座仅一步之遥,却不得不屈尊纳贡认输的理由!

此刻曹真的麾下虽无黄权带来的水军,但刘禅已为其预备了一位杨洪。他深信杨洪此刻已说服曹真,共同挽回曹家衰颓之局。

在这数月之间,一直按兵不动的简雍,已成功说服黄权止步于益州江面,并待其命令。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