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乐秀窝 > 其他 > 带着超市穿大秦 > 第 44 章 造纸

带着超市穿大秦 第 44 章 造纸

作者:峨眉山猴子03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4-06-25 09:50:22 来源:882

真正原因是她曾经在网上刷到过一句话:韩使郑国来秦反间,说秦作溉渠以疲秦人。

当时姜珂的第一反应:哇,韩国好牛逼啊,居然将郑国整个国家的居民都送到秦国给他们修水利工程,是让郑国人把秦国粮食全都吃完的那种疲秦吗?

后来一搜才知道,哦,郑国是个人名,职业为水利工程师。

不过她肯定不能实话实说,于是开始了照着答案说步骤的分析:“首先,修水利工程本就是一件劳民伤财,费时费力的事情,更别说是泾水到瓠口这么一大段距离,保守也需要十几万黔首……”

“其次……”

她的分析条理清晰,脉络分明,说得嬴政一下子就明白了韩国的真正目的。

恍然大悟之后,嬴政脸色变得阴翳,皱起眉头,一时间怒火中烧,难以抑制。

真是个不知死活的东西,居然敢欺瞒寡人!

年幼君王的怒气几乎要凝成实体,周围温度都降了几分,姜珂将视线从他身上移开,心想,《唐雎不辱使命》肯定是假的,唐雎再牛逼,肯定不会比嬴政还要厉害。

姜珂劝道:“您莫要生气。”

有时人的怒火连自己本人都控制不住,所以姜珂这句话的作用几乎为零。

“发怒伤肝,容易导致肝气不畅、肝胆不和,还会发生胸闷气短,诱发心绞痛等症状,对身体有害。”

“莫生气莫生气,气出病来无人替,您的身体比这世上任何东西都重要。”

嬴政:……

极度爱惜自己身体健康的嬴政心中怒火瞬间就消去了一大半儿。

“寡人没有生气。”

蒙恬蒙毅:啊?还有这种操作?

“寡人只不过是想要下令砍了郑国而已。”

姜珂:“大王万万不可!”

姜珂试图劝说嬴政,她记得历史上李斯是写了一份叫做《谏逐客书》的文章,才成功把嬴政劝回心转意。

但问题是,姜珂根本不知道《谏逐客书》写得是什么,她只会背《与朱元思书》。

而且现在还没到驱逐六国客卿的那一步。

不过问题不大,她会写《姜子劝秦王书》。

嬴政问她:“为何不可?”

姜珂:“郑国虽为韩谍,目的不纯,但他的能力却无话可说。”

“珂听闻,自古论迹不论心,论迹贫家无孝子。韩之谋策,计在疲秦,可疲秦之计,最多只能疲惫十年,对于秦国的利息确实千年万年经久不衰。从秦国的角度来讲,水渠建成之后,可泽润万物,增强亩产,届时关中可为沃野,秦国富而民强,当造益无穷。”

“泾水多泥沙,含有大量肥效,利用地形,以其自流灌溉沿流碱卤之田,可改良土壤,增加肥效,再加上郑国所提出的横绝之法,横向环流,能解决粗沙入渠的问题,不再堵塞河道。”

“……”

“故珂以为,此**在当代

利在千秋,可以使得秦国水源,生生不息,源源不绝。”

嬴政沉默片刻:“若听此计,那将至少十年无法东出。”

姜珂:“可它的好处能延续百年千年诶。”

嬴政能看出,姜珂是真的很想建造这个工程,他问:“你既然如此执着,为何一开始要将郑国的真实身份告诉寡人?”

他若是不知道郑国的身份,定会同意继续修建这座水渠的。

姜珂:“原因很简单,因为我不想欺瞒您。”

如果你不信,我还可以再给你编出来一箩筐理由。

又是几番谈话过后,嬴政终于同意让郑国来继续修建水渠的建议。

可怜的郑国,还不知道自己修渠的第一天就直接掉马了。

在以后的日子里,嬴政表面对工程关心至极,对他关爱有加,弄得郑国心里的愧疚一天比一天多愈发地无以自容。

他在韩国时,只是一个最低等级的水利工匠,根本不得韩王看重,韩庭官员也都不怎么和他结交。未曾想到了秦国,秦王居然如此赏识自己,这是自己之前做梦都想不到的事情!

郑国心中有愧,又无人倾诉,他真的很害怕事情败露后秦王那双看自己失望的眼睛,于是只能把满腔愧疚都转化成对于修水渠的动力,呕心沥血,倾尽自己全部的体力与心力,认真程度堪比大禹治水。

嬴政:那只是寡人在敲打他,和关爱一点儿也不沾边,谁知道这韩谍居然这么会脑补。

而此刻,姜珂的视线在长明殿中四处张望,之前嬴异人当秦王的时候,她一点儿都没有观望这座大殿的心思,现在却不同了,她都敢连吃带拿。

秦宫内摆设简单,却都精细贵重,姜珂身前的黑漆朱绘鸟纹桌案,龙凤图侍女帛画,曲烛纱影屏风,数对青铜鎏金凤凰鸟兽灯烛台放置在墙壁左右,每一样都精美异常,怀银纡紫,因为是正午白日,所以并未点燃灯烛。

这个时期宫殿内的窗户名为“牖”,多使用纱绫或者打磨过后的蚌壳所镶嵌安装,采光性极差,因此,殿内阴暗暗的,光线很差。

若是普通的平民黔首,就只能用芦苇或稻草挡在孔前,当做牖了。

姜珂下意识道:“好暗。”

随后,她就看到一旁的蒙毅手持毛笔,神情认真,在版牍上写着什么。

“蒙毅,你在干什么!?”

“哦,姜长史。”蒙毅从版牍中抬起头看,看着她,说道,“毅只是觉得你刚才说得话很有道理,所以打算记下来一会儿交给史官。”

姜珂:……

这时,已经有宫婢进入殿内,点燃膏烛,灯影绰约,使殿内更明亮了几分,却还是无法达到外边光线的亮度。

姜珂看向嬴政桌案旁的一堆堆的竹简,虽然他现在还未行冠礼,由太后和文信侯辅佐国政,大部分国事都经过文信侯之手,书简还没沉重到灭六国后的一百二十斤之多,可他每日需要处理的国事仍然不少。

即使有凭几,可跪

坐还是伤腰,室内光线不足,很伤眼睛,看这么多竹简,伤脖子,偶尔被朝臣们的奏折气上几句,伤肝……

啧,姜珂默默吐槽,当大王可真是个高危职业啊。

嬴政见她歪头发呆,于是问道:“阿珂,你在想什么?()”

“啊??()_[()]?『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姜珂回过神来,“我只是在心疼大王。”

嬴政:……

嬴政默默打了个哆嗦,丝毫没从她的语气里听出任何担忧,反而还感受到一股姜珂曾经说过的“阴阳怪气”。

“你生病了?”

“没有。”姜珂问他,“你每天看这么多竹简,眼睛和腰背能受得住吗?”

“尚可。”

姜珂心想,果然是千古一帝,这精力就是厉害。

她回想了一下自己的技能点,既不会烧玻璃,又不会造沼气灯,唯一能排上用处的大概率就只有……造纸?

姜珂和嬴政说了这个想法,并得到了他钱财方面的大力支持。

归家后,姜珂先是坐在桌前,写了两封信。

一封是写给荀子的,言辞诚恳,字里行间透露着对他的关心和思念,写得很正式。

然后在信件结尾来了一段:先生啊,珂最近有些疲累,我在秦国种了三年田,现在这里的粮食动辄亩产三四千斤,粮仓都装不下了,还要为他们培育出能在冬日里像狐裘一样保暖的植物……

治粟内史他最近偷懒儿,把为黔首们“免费”分发粮种,铁农具和耕牛的活儿都交给了我。珂现在非常羡慕其它国家,因为楚国根本就不需要为黔首们分发农具,官员都很清闲,每天只需要想怎么讨大王开心就行了。

不像我们秦国,得真为黔首办实事,每年还有年末考核,虽然你徒弟我每一年都是优,但还是要兢兢业业的干活,否则就会和那些次等官员一样,被上司训斥,罚俸,甚至撤职。

黔首们是都能吃饱穿暖了,可是珂珂我啊,累哦。

明抑后扬,看似在吐槽秦国官场太严厉,实际每句话都在夸赞,甚至还用朱笔在免费这两个字上画了个显眼的圆圈。

最后问道:先生啊,您说到底什么是救世?

这句话是姜珂灵机一动瞎写的,模棱两可却又针砭时弊,对于姜珂来说唯一的意义就是没有意义。不过荀子身为著名的大思想家,肯定能将这个答案思考到更有意义的深度,至于具体思考到哪种深度,那就不归她管喽。

另一封是写给韩非的,因为都是同辈,所以文风相对来说较稍微轻松了一些。

师兄你好,见字如面,最近身体还好吗?在楚国生活得还适应吗?著书还顺利吗?

先是一个死亡三连问,然后又将郑国入秦这件事告诉了他,还高深莫测地写了水渠建成之后的各项好处,什么至少能灌溉数万亩田地,什么能改善土壤肥效,增加田产之类的,只要是郑国所承诺过的话,事无巨细,她都写到了信上。

然后总结:师兄,韩王可真是个舍己为人的大好人,这种好处多

()多的工程他自己不干,反而留给秦国,可真是连尧舜都比不上的贤德啊!

姜珂能想象到,这其中的每一句话都会化作成一把尖刀,白刀子进红刀子出,刀刀扎在韩非的心上。

韩王还是没有召您归国吗?真是可惜。不过没关系,是美玉总会在秦国发出光芒的,师妹我啊,每天都在秦王面前和他推荐您的才能,秦王对你的学说和主张也很感兴趣……

哎呀,一不小心就写了这么多,师兄你不要误会,我没有挑拨你和韩王关系的意思,我只是心疼师兄~

对,没错,战国时期没有标点符号,但是姜珂自己动手,手动在上面画了个波浪号。

她强憋着笑,像个大反派似的,平静了好久,才将信件封缄,交给邮人。

与其一同带走的,还有姜珂送给他们的一份礼物。

荀子,赵国邯郸人,韩非,韩国新郑人。虽然现在不是一个国籍,但以后统称山河四省,山河四省的特产是什么?

当然是豆橛子啊!

姜珂:先生,师兄,您看阿珂我啊,多么贴心,特地给你们送了两千年后最爱吃的豆橛子干。

我真是一个善良可爱,细心体贴的好徒弟/师妹。

此时,远在千里之外的韩非和荀子不约而同地打了个哆嗦。

信件送走之后的第二天,姜珂就风风火火地开始了造纸行动。

《天工开物》上显示,宋代的纸共分为两种,一种是竹子制造的竹纸,另一种是树皮,桑麻等制造的皮纸。

造纸工序,原文也就不到一千字,总结起来只有八个步骤,分别为木料去皮、切削、碎木蒸煮、除杂、漂白去水、水分挤压、熨压、裁剪。可真实施起来,麻烦却一点儿也不少。

比如说漂白这一步骤,“灰桨水淋”,这其中的碱性灰浆到底是火碱呢,还是亚氯酸钠呢,还是氢氧化钙呢?

纠结来纠结去,姜珂恍然大悟,古代哪里来的这些化学药剂。

哦,原来是草木灰啊。

她突然意思到,原来草木灰才是永远的神!种田用它,止血用它,造纸还用它……这个作用简直和炒菜里的姜一样。

万能。

造了几批纸,姜珂还是不太满意,因为她用习惯了现代洁白没有杂质的纸,对于古代这些粗糙灰暗的纸总觉得别扭。

不过没有现在的那种高科技流水化工序,能做到这样也很不错了,接下来的改进工作就交给工坊里的工匠们继续吧。

毕竟只有让技术和知识散落到群众中,才能结出新的,更好更茂盛的种子。

造纸技术的普及,可以大大降低普通人读书的成本,秦国识字率不高,大概是二十之有一,可即使这样,识字率都算是七国中最高的国家了,因为秦国有专门教习律法的学堂。

她拿了一沓子纸张,准备去找嬴政交差,突然这时有人过来禀报,说农家在田地中遇到了一些小问题,犹豫不定,需要她过去亲自定夺。

于是姜珂打算先将这件事弄完后再去章台宫。

可她还没迈出一步,又有人过来告诉他说工坊里有了争执,需要她去解决。

姜珂:……

“姜长史!”远处传信的使者急匆匆跑了过来,喘着粗气,对她说道,“治粟内史邀您一见。”

姜珂正在纠结先去见哪个时,又有人来报,“主君,主君!门口有一人前来拜访,名叫李斯,您是见还是不见?”

姜珂:啊啊啊啊啊!

我为什么这么忙啊!我怎么还没死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