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乐秀窝 > 其他 > 大汉征服者 > 第109章 盐

大汉征服者 第109章 盐

作者:千牧海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4-06-20 20:35:26 来源:882

“微臣这辈子都没见过这般精细之盐。”百货店内,梁丘贺手上攥着一把精盐,目光有些呆滞。

今日商原县开张的店铺八成做的是批发生意,但是百货店除外,百货店不但不搞批发,甚至其中不少物品都属于限量发售。

比如这精盐,店内每日限量发卖五十斤,仅仅只有五十斤!

其实刘病已没穿越前一直不太理解为什么封建时代的盐铁要官营,以至于贩卖私盐一旦抓到就是抄家灭族的下场。

毕竟华夏有无数的盐山、盐井、盐矿还有海,比如青海湖产的青盐就属于那种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类型。

但只有真正融入这个时代,才会真正明白盐铁专营蕴含的真正意义。

要知道封建时代国家财政收入来源实在太少,最主要的两大块也就是丁税和地税。

可朝廷开销的地方又委实太多,比如官员俸禄、时节赏赐、赈灾济困、基础建设,还有最大头的军费。

历朝历代的财政收入和支出几乎都不成比例,到了大明王朝,号称万古一帝的朱洪武更是打肿脸来充胖子,要用国家财政来奉养宗室,压根没考虑过拥有优先生育权的朱明子孙过上个十代八代会膨胀到何等地步。

至于给有功名的读书人优待一定数量的土地免税更是操蛋,人心是永远不可能轻易满足的,朝廷开了一道口子,士族豪强就会在这道口子的基础上狠狠开上一刀!

土地呐,王朝之根本,抑制土地兼并本身就是历代王朝无法根治只能延缓的根本国策,大明倒好,给了士族一个狠狠兼并的借口,富庶的南方触目所及全都是免税之田,沉重的赋税负担便压向了北方,于是富者越富,贫者越贫,顺便把大明王朝给拖向财政破产的无底深渊。

庞大的开支无法节流,那么为了维持国家的正常运转,唯一的办法就是开源。

大汉朝的盐铁专营制度说到底就是开源之法。

因为盐是生存必须品,铁不光是铁,泛指的乃是天底下的矿藏。

控制住这两块,能为国家增加大量的财政收入还是其次,最主要的功能还是抑制地方豪强做大。

生存必须品被朝廷控制,百姓就不会轻易造反,地方上盐铁收入上缴国库,地方豪族势力就不会形成割据局面。

另外如果将盐铁买卖下放到民间,那么以商贾逐利的本性一定会生产出大量的废铁和劣制盐,这可都是生存必需品,大量的以次充好,甚至哄抬物价,必然会让民间对朝廷失去信任,民心不稳,江山必然不稳!

西汉王朝自武帝时起将盐铁专营执行的非常彻底,所以国家自武帝后并没有发生大的动乱,到了东汉中后期,朝廷对于地方上的控制力相对变弱,盐铁官营几乎名存实亡,于是地方豪强士族如雨后春笋一般出现,门阀开始显现雏形。

东汉末年豪雄并起,俨然到了得士族者得天下的地步,拥士族支持者霸一方,也就是谁得到士族豪强的支持,谁就是东汉末年的王者!

比如曹操背后的颍川士族,孙权背后的江东士族,支持刘备的荆州士族等等……

盐铁乃是国家的经济命脉,刘病已哪怕贵为皇帝,他若是想要伸手,把盐铁的收入纳入少府都一定会得到满朝上下的抵制,霍光都不用出手,图谋就必定会破产的那种。

现如今父城县炼铁厂展现出了恐怖的炼铁能力,要说朝廷没有意思从皇帝的手中将炼铁厂给夺过来,那几乎是不可能的。

甚至于霍光已然似有若无的和刘病已提及盐铁官营乃是国策,皇室不应插手的意思,霍光虽是权臣,但是他代表的更是满朝大臣的利益,霍光提及,自然也是众朝臣的意志!

不过被刘病已搪塞了过去,而且理由足以让满朝闭嘴。

其一,炼铁厂现如今固然能日产二三十万斤生铁,但远远没到极限,他需要在不断的试验当中努力将生铁产量提升到日产百万斤。

其二,父城县炼铁厂仅仅只是一座炼铁厂,五年之内,比父城县炼铁厂规模更大的炼铁厂一定会出现,甚至不止一座!

其三,冶炼出来的钢铁皇室分毫不取,将会全部用于民生建设和军队。

这三条一出,霍光还能如何,满朝若是还废话,那就是典型的要和皇帝抬杠了。

国有国的红线,皇室同样也有皇室的底线,盐铁是国家利益的红线,民间不能触及,皇帝也是一样。

所以刘病已根本没打算去打盐业的主意,但是花少府的钱来囤盐,再用囤来的盐进行提纯,这不过份吧。

梁丘贺对精盐赞不绝口,其实并不奇怪,因为这年头细盐还是金贵物,民间百姓顿顿吃盐,哪怕是最粗的盐都不现实,正常用来增加咸度的乃是醋布。

民间吃不起盐,那些没有经过提纯的粗盐还有醋布本身就对身体存在很大的危害,古代寻常百姓寿命普遍不高,与食用粗盐就有一定的关系在内。

刘病已想要获取人口红利,那么发展人口以及提升百姓寿命就是绕不开的关口。

所以哪怕刘病已不打算插手盐业买卖,但是一定会想方设法把盐价控制在百姓能够接受的范围之内!

但是想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盐铁固然是国家专卖,但是需求量太大,利润也足够丰厚,所以历代想要禁绝私盐买卖几乎不存在任何可能性。

想要让私盐贩子失去生存空间,最重要的一步就是要让这群人无利可图,或者不值得为了微薄的利润把脑袋别裤腰带上去铤而走险。

那么第一步就得让官盐的价格比私盐要低,而且是低得多!

想要把盐价打下来,首先要做的是控制成本,盐有什么成本?

盐本身的成本低廉到可以忽略不计,最多也就是制盐工的劳力成本,甚至于这一块都没有成本,因为在各个制盐区的制盐工,官府可以轮流派遣徭役……

说到底,盐的最大成本来自于运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