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乐秀窝 > 其他 > 大汉征服者 > 第107章 发展商业的根本目的

大汉征服者 第107章 发展商业的根本目的

作者:千牧海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4-06-20 20:35:26 来源:882

梁丘贺已经呆了……

片刻间,两百万张新纸就被认购一空,并且订购的数量更是超过五百万张!

第一吃螃蟹的陆中庭绝不是买的最多的,甚至连前三都算不上,排名第一的乃是侍御史崔朝之子崔舒,直接豪掷五十万,认购五十万张。

这人在后世没啥名气,但是人家家族非常有名!

五姓七望,博陵崔氏!

梁丘贺怎能不呆,这才一家小小的纸铺,片刻间就卖了七八百万钱,往年皇族所有产业捆在一起,一年能入少府多少钱?

五六千万罢了,也就是说光是一间纸铺,就刚才一会的功夫就收入了少府一年收入的一成五!

当真是细思极恐,当然,梁丘贺此时自动忽略掉了造纸需要的时间和成本……

原本门可罗雀的大汉皇家银行大门口已经被围的水泄不通……

没办法,今日商原县开业的所有店铺无一例外全都是皇家产业,也只接受银元铜币交易,他们想要大肆采购,就算对银元和铜币的信用、汇率存在不小的质疑,这个时候又哪里能顾得了那么许多。

这完全就是强制的,你想要和皇家做生意,那就得按照皇家的规矩来。

看着银行门口熙熙攘攘的人流,刘病已很识趣,微笑道:“少府令如今是不是该把一颗心放回肚子里面去了?”

梁丘贺此刻哪里还有半点大臣该有的沉稳,只觉得萦绕在脑门上的阴云被皇帝一根手指头轻轻一拨,然后豁然见青天!

“陛下这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本事,微臣就是再管少府十年,也难学到些许皮毛呐。”梁丘贺赞叹,倒也不是客套话。

刘病已淡然道:“区区一间纸铺罢了,今日让来此的商贾开了眼,意识到纸张当中蕴含的价值,那么以商贾逐利之本性,趋之若鹜并不奇怪,等到以后热度降低,这纸进入千家万户……”

梁丘贺仿佛面前出现了一座金山。

“走,随朕继续转转,看看这商原县能不能成为大汉帝国的商道圣地。”

商原县皇家店铺几乎都集中在东城,除了纸铺,还有丝绸铺、布店、成衣店、粮油铺、盐糖店以及用象牙、犀牛角、鳄鱼皮,各色宝石、珍珠制作的工艺奢侈品店等等……

别以为这些店铺只是小打小闹,更别以为这些店铺哪里都有,人家凭什么巴巴的跑商原县来进货,只需要知道一点就行了……

商原县所有皇家产业都只做批发生意,概不零售!

商业的核心竞争力很多,但是有一点是亘古不变的,那就是价格优势!

想要保持价格优势,就必须要控制成本,想要控制成本,就需要提高生产力,最终形成流水线。

如今商原县中城生产区已然形成了流水线雏形!

刘病已穿越到大汉,在登基之前可以说已然将未雨绸缪给做到了极致,自登基后就开始按照几年前甚至十几年前定下的规划开始一件件实施,几乎没有浪费一天的时间。

这其中他和霍光推心置腹,进而让霍光对他所作所为采取放任态度有很直接的关系。

比如这商原县!

鸿固原的原住民满打满算也就几百户,这还是因为靠近长安的缘故,要是放在关外,就鸿固原这块贫瘠之地,呵呵,估计真个是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一座县城拔地而起,而且是在短短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建起一座城,哪怕是不以防御性质为主的商城,也需要动用海量的人力来平整土地,铺设地面以及大量的工匠来建造商铺和作坊等等商用设施。

这需要多少人?

答案是三万!

三万徭役固然不需要付人工费,但是为了保证劳力日夜轮班开工,吃食总不能短缺丝毫,否则就是又想马儿跑又想马儿不吃草,天底下哪来的那么多好事。

商原县拔地而起,这县城当中固然是纯商用,但中城作坊区域要保证生产力,就需要招募大量劳工,于是永固元年,刘病已发诏令,徙五千户入商原县!

迁徙民户在大汉完全是常规操作,不过五座陵邑迁徙的可都是各地豪强,是大汉皇室为了削弱地方豪族势力进行的一种政治举措。

可商原县迁徙的跟豪强没有半钱的关系,寻常的民户,无以为生的流民,还有赤贫百姓等等。

这些民户迁徙到商原县之后,每户分给几亩十几亩的土地,保障生存根本,富余出来的劳力不管男女全部进入中城区各个作坊做工。

至于各大作坊主,则全部都是墨家门徒,也就是当初召集到长安的数百墨家人,这些人组成了墨院从事研究工作,按照刘病已的要求进行一项项难题的攻关,有简单的自然也有难的。

比如负责纺织机改进的钱逸。

其实汉代的纺织和原料加工技术并不落后,诸如缫车、纺车、缫丝工具、手摇纺车乃至脚踏斜织机都已经出现乃至广泛使用,多综多蹑织机也日臻完善,东综提花机同样已经产生,还发明了多色套版印花和蜡印工艺。

薄如蝉翼的素纱更是堪称一绝。

不过带着后世眼光的刘病已自然看不起原始的手摇纺车和脚踏纺车,这种只有一两个锭子的纺车在华夏尽管沿用了近两千年,也确实推动了社会生产力,可以让一名妇女一天纺织一两斤的布匹或者棉纱,但是不行。

大汉国力在历代王朝当中确实以强盛着称,但是国家财政同样窘迫,这完全是因为国家收入的途径实在太少,国库除了丁税和地税再无其它,少府……除了不足为道的赋和皇庄、皇田以外也没什么别的收入来源。

孝武皇帝为何会落一个穷兵黩武的恶名,为何在国家财政达到破产边缘的时候下轮台罪己诏挽回民心?

说到底就是因为武帝一朝耗光了文帝、景帝两朝休养生息积攒起来的家底,为了支持对外战争,沉重的赋税压力转嫁到百姓的头上,导致无数的小民因此而破产。

刘病已为何要将商原县发展成为商业圣地,说白了就是要发展国有经济,将百姓的沉重负担转嫁到商业头上,然后再通过商业垄断打击豪族大户,再反哺民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