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乐秀窝 > 其他 > 流放后,我在敦煌当汉商 > 第 203 章 母子见面

流放后,我在敦煌当汉商 第 203 章 母子见面

作者:绿豆红汤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4-06-20 17:59:32 来源:882

走出南山,沿着河流往西,一南一北两岸,皆有商队赶路,驼铃声压过浪涛声,一波一波传向密林高山。

“饼子哎,买不买饼子?”附近的农户挑着筐大声叫卖。

张顺绕路过去看一眼,是黍米豆渣饼,这个咽下去剌嗓子,自从被隋玉买回去,他再也没吃过这东西。

“几文钱一个?”张顺问。

“八文钱一个。”

张顺立马拉下脸,掌心大的糙饼还卖八文钱一个,抢钱啊?

他跑过去跟女主子说,隋玉立马摆手,说:“再捱一天,大河的河边等候过河的商队少不了,排队的时候,我们自己发面烙饼。”

“玉掌柜,你们不补充干粮?”王平拎一兜黍米豆渣饼过来。

“不值当,饼子不好吃,卖价还贵。”张顺接话。

王平耸肩,“没办法,我们在他们眼里就是大肥羊。”

这是隋玉第二次听到“大肥羊”之说,她笑了笑,越过卖饼的摊子继续走。

“哎?是玉掌柜吧?”对岸听到声的客商开口。

隋玉惊喜地闻声转过头,她高声说:“对,是我,我记得你们,去年春天出关的,今年才回来啊?”

“对啊,这趟跑的远。”客商看看她,说:“你家小崽分我半块芋头糕,让我们帮他找娘,你瞧瞧,这半块芋头糕没白吃。”

隋玉笑了,她高兴地说:“等你们再来敦煌,我送你们两笼芋头糕。”

“那行,账先记下了。”

调侃完,客商正经问隋玉:“孩子那么小,你就舍得离家?我问小崽还记不记得你长什么样子,孩子摇头。”

隋玉落下笑,半真半假地说:“你可真够讨厌的,往我家孩子伤口上撒盐。”

客商微愣,笑着说:“孩子聪明,忍不住逗一逗。”

“三笼芋头糕,往后不准再逗了。”隋玉叮嘱一句,说:“不跟你唠了,我的商队走远了。”

“行,我们也该走了。”

王平叫住隋玉,他分她一块糙米豆渣饼,问:“孩子多大了?我印象中你还没孩子啊。”

“你上一次路过敦煌应该是我的客舍才落成,盖客舍的第二年就怀娃了,再有两个多月,我孩子都满两岁了。”隋玉咬口糙米豆渣饼慢慢嚼,她郑重地说:“到敦煌了,我介绍你跟他认识。”

王平想笑,他认识个两岁的小儿做什么。

宋娴在招手,隋玉跟王平说一声,她迈开腿大步跑。

同行的镖师见了,说:“这个玉掌柜练过,跑动的时候腿脚轻盈有力。”

“她男人是军中千户,应该是教过的。”王平接话。

“是个武夫啊,难怪心大到让妇道人家出来走商。”镖师了然。

“你们镖队里可有女镖师?”王平二叔问。

“有,不过女镖师不出远门,都在武馆里教弟子。”

“那就不算镖师。”王平

二叔语气淡淡。

镖师诧异,听这话的意思,这个二当家似乎还有维护那个玉掌柜之意?

商队继续顺着河流前行,天色近晚时,隋玉看见路边卖板栗的,想到小崽跟赵西平都没吃过这东西,她跑过去问:“板栗怎么卖?”

“一背篓是六十钱。”

这一背篓顶多十斤,板栗上的毛壳还没剥掉,隋玉长吁一口气,正琢磨着钱箱里的钱还够不够,她突然想到以物易物。

“我这里有陶釜,胎质细腻,从长安买来的,你换不换?”隋玉问。

见他似有意动,隋玉喊张顺提个陶釜过来,张嘴就是胡侃:“这个陶釜我买来一百钱,我又运这么远,按一百二十钱算,我用个陶釜换你两背篓板栗。”

卖板栗的男人伸手敲敲陶釜,又摸摸釜底,釜底还盖着什么印章,他摩挲着纹路问:“这是不是字?”

“对,长安陈氏四个字。”隋玉夺回陶釜,问:“你换不换?不换我就走了,要不是为了孩子,我才不听你漫天叫价。”

“换,我没说不换。”男人有些急切,他夺过陶釜,连背篓带板栗一起给隋玉,“提走吧,天黑了,我也该回去了。”

张顺提走两背篓板栗,问:“我们亏了吧?”

“不知道。”隋玉摇头。

天黑也不歇,连夜赶路,天明时抵达大河河岸,昨夜的商队已渡河,排在隋玉前面只剩两个商队,对岸倒是有一堆人,不知道是几个商队。

趁着还没轮到他们,隋玉安排小春红、柳芽儿、甘大甘二用桑酒的酒糟发面揉面,其他人则是席地而睡,睡一两个时辰,发的面也开了。

没有案板,面团只能在面盆里揉搓排气,揉光滑了揪一坨摁扁贴在铁锅上。

王平跟他二叔走过来,他啧啧称奇道:“你们还挺有闲情,不嫌费事的。”

“人多手快,不费事。”隋玉说。

王平坐下不动了,金黄的烙饼出锅,他手快去拿,烫得呲牙咧嘴都舍不得丢。

隋玉给二当家递一个烙饼,之后烙饼再起锅,她就铲进左手边的面盆里,让他们拿不到。

从上午等到黄昏,从长安买来的两陶釜面烙完一釜了,青山他们捡回两担柴了,终于轮到隋玉一行人渡河。

不巧,撑羊皮筏子的船家是隋玉来时认识的那个,船家一见她脸就垮下来了。

隋玉心有忐忑,以为胡乱吹嘘的谎话被识破了,然而不等她开口,船家粗着嗓子说:“愣着做什么?还是那个价,上船。”

隋玉欢快地应一声,仆从们牵着骆驼往河面上拽。

隋玉从陶釜里拿出一沓烙饼,又捧出一捧板栗踏上羊皮筏子,这些送给船家,她在船上又厚着脸皮跟他唠嗑,待渡过大河,船家的脸色好了许多。

“后年再见。”隋玉跟船家挥手。

“明年我就不干了,下水多了,每逢变天,腿里面酸疼酸疼的。”船家说。

“您老怎么称呼,我明年出

关了去西域看看,若是有治这病的法子,我后年过来找你。”

船家犹豫一瞬,不知道嘀咕几句什么,还是怀有期待地说:“我叫郭老拴,那个撑皮筏子的是我大儿子。”

告别船家,隋玉往洪池岭的方向走。

“山上可下雪了?”张顺问等船的客商。

“我们下来的时候还没下雪。”

“还不到十月,就是下雪也下不大。”

张顺道声谢,跑着跟上商队。

前有商队带路,隋玉跟着他们走,王平一族的商队跟在隋玉的商队后面。

攀爬七天,抵达山谷,寒风刺骨,赶路的人将所有的衣裳都穿身上,还披着被褥缩着脖赶路。

雪山顶上下着大雪,山谷岩石缝隙里的水已结冰,稀疏矮小的野草已枯黄,放眼望去,天地间除了雪色就是枯黄之色。

不敢休息,上山的商队都急着赶路,日夜不歇。

隋玉给每个人发五张饼子,饿了咬一口嚼嚼,渴了抿口冷水,吃喝都不能耽误赶路。

连行两天两夜,终于走出山谷,隋玉困得走不动了,她让人搬下毛毡和木板搭毛毡屋,给骆驼扔五捆干草,再也顾不上什么,毛毡屋一搭好,她就钻进去睡觉。

另外两个商队亦如是,他们也有毛毡,不仅有毛毡还有毛毯,舒舒服服睡一觉,睡醒了继续赶路。

翻过洪池岭,进入武威郡,山上寒冷刺骨,积水成冰,而山下的庄稼地刚忙完秋收,农人挑担张罗着卖粮。

隋玉找家农舍狠狠睡一觉,骆驼也补上粮草,豆粕和黍米混着喂,歇过两天,商队再次动身赶路。

进城时已交过入关钱,出城时查验“过所”文书,守城官盖个章,放商队出城。

走过武威,经过张掖,出了张掖,风里有了黄沙,又干又冷。隋玉听走在前面的客商骂这个鬼地方,她却浑不在意,越靠近敦煌,她越是精神。

徒步走进酒泉郡已是十月底,眼瞅着天上要落雪,隋玉还是拐道回婆家一趟,赵二嫂刚出月子,孩子还小不能赶远路,为了避免妯娌心里有意见,隋玉只接二老去敦煌。

出酒泉头一天,天上就落雪了,赵父赵母骑着骆驼蒙着毛毡不怕冷,隋玉就没停止赶路。

敦煌城,赵西平望着纷纷扬扬的雪花心里发愁,他顶着风雪出城一趟,等了一整天也没等回隋玉的影子。

天黑了,隋良牵着外甥捧着热水囊竖耳听风的声音,牲畜圈里的骆驼走动,驼铃声叮当响,但远处没有驼铃声传来。

“舅舅,我爹呢?”小崽探头往外瞅。

想着他姐该回来了,隋良不再隐瞒,说:“你爹去等你娘了,你娘快回来了。”

小崽愣了下,第二天赵西平再离开客舍,他抱着他爹的腿也要去。

当驼铃声隐隐约约从远处传来,赵西平陡然精神,他看了看怀里的儿子,说:“我带你去接你娘,看你还能不能认出她。”

小崽往东看,下一瞬被赵西平摁在怀里。

“终于看见敦煌的城墙了。”隋玉激动大喊,“我回来了——”

宋娴笑笑,这一趟可真够不容易的。

“娘子,你看那是不是大人过来了?”小春红喊。

单匹骆驼越跑越近,赵西平跟前面的商队打听一下,得知隋玉就在后面,他从狼皮袄中掏出孩子,放慢靠近的速度。

“待会儿记得喊娘,她可想你了。”赵西平嘱咐。

隋玉从商队里跑出来,小崽看见她了,他认真地瞧着,在隋玉走近时,他突然落泪大哭。

“这是认得你。”赵西平冲隋玉笑,他抱着小崽蹦下骆驼,说:“这臭小子记性挺好,我还以为他忘记你长什么样了。”

隋玉没说话,她靠近他们父子俩,默默望着瘦了许多的孩子,小崽脸上的奶膘瘦没了,一双水汪汪的眼睛越发大。

小崽抹去眼泪,眼巴巴地朝她伸出手。

隋玉一把抱住他,她亲亲他,小崽刚止住哭声又委屈地大哭,他扯着她的衣襟,脸埋进她的脖颈里。

”崽崽不哭,娘回来了。”隋玉紧紧搂着他,轻声哄道:“你托商队捎给我的话,娘都收到了,一听到消息就赶回来见你,我也想你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