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乐秀窝 > 其他 > 贞观小闲王 > 第425章 建桥

贞观小闲王 第425章 建桥

作者:悟途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4-06-19 01:47:45 来源:882

李慎还不知道自己被偷家了,还在武厉逻逍遥快活呢,这些天李慎是亲近大自然,也不住在马车上,

就在外面搭帐篷,在帐篷里住,**月份晚上看着天上的星星,听着外面蛐蛐的叫声,

空气中只有芬芳,没有尾气,没有雾霾。

怀中躺着美人,说些悄悄话,真是人生一大美事。

只可惜陆定娘和武媚娘没有来,要不躺在女人堆里更加符合李慎的人生观。

就在李慎逍遥自在的时候,他要求的修桥材料也都到了。

李慎早就已经画好了图纸,其实要是那种跨度大的桥梁,李慎也不会建设,什么工程力学啥的李慎也没学过,

不过这种跨度小的李慎自信还是可以的,况且王洪福还把王府负责建筑的两位工匠派来了。

他们虽然也不会什么工程力学的知识,但是经验丰富,盖房,修桥都做过。

在古代这些东西都是靠的经验,师傅带着徒弟,虽然没有固定的名词和运算方式,

但是所有的经验还是都被记录了下来。

两位师傅看了李慎的图纸,并且交流了一下李慎的想法,最后经过建模,两位师傅表示可行,

其实李慎的方法跟后世修建桥梁差不多,用一米见方的铁板插入河水中,然后把里面的水弄出来,清除底部的淤泥,在挖一下,然后再放钢筋,最后用水泥浇灌,

这样一个桥墩就做好了,至于说均匀的问题就是在灌水泥的时候敲击铁板,

正常后世都是两个桥墩一排,李慎为了安全一排三个桥墩,这样桥面也会很宽。

桥面用事先做好的钢筋混凝土桥板放在桥墩上,没有起重机的情况下,李慎准备用几个大型滑轮组,

这也幸好是河面不宽,桥板不是很长,要不然也只能在桥墩上架手脚架铺木板,直接水泥浇筑了。

一切商量完成,李慎开始招募人手,高句丽的人手有的是,现在也不是农忙,

李慎招人的待遇没有钱财,就是供饭,一日三餐,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六个时辰。

一天三餐两顿有肉,每日还给一斤粮食,

这对于现在的高句丽人来说那就相当于高级白领的待遇,而且还能给家人赚一点粮食,

大唐虽然有救济,但是只能吃个半饱,保证饿不死就行,

报名的时候人山人海,只不过李慎的要求就是健壮,这本来就是力气活,而且一家只能有一人加入。

为了赶工,李慎招了上千健壮的劳动力,而且还有健壮一些的妇女负责给这些人做饭。

李慎还特意搞了一个奠基仪式,用绑了红色丝绸的铁锹挖了第一锹土。侍卫们和百姓热烈鼓掌,

一些会画画的百姓画下了这庄严的一刻,贞观十八年八月十八日,大唐帝国皇帝第十子纪王李慎在此地建筑一座利国利民的桥梁。

之后李慎扔掉铁锹,走回干净的地方,扔掉套在鞋上的用丝绸做的鞋套,他的鞋很贵的。

“开工”李慎下达了开工的命令。

~~~~~~~~~~

“报~~~~纪王殿下,这是陛下的密旨。”

李慎正在工地不远的帐篷里喝着茶水,薛仁贵带进来一名百骑进来。

“我阿耶的密旨?”李慎有些狐疑的接过来看了一眼封条,完好无损,没有打开的迹象,

然后转过来看了看正面,李慎就肯定这一定是李世民给他的信,因为正面写着“敕:逆子。”三个字。

李慎一瘪嘴,撕开信封,打开信看了起来。

上面第一句就是痛批李慎,大概意思就是说李慎无能,说李慎胆小怕事,说李慎窝里横,就知道跟自己人争,为什么就不敢跟那些武将干,

问他有什么好怕的,一个小小赵元他都不敢动,还成天说自己是纨绔头子,不知羞耻。

反正前面是把李慎说的一无是处,恨铁不成钢,字里行间的意思就好像是说李慎当时就应该把四位将军都干死才对。

李慎看完上半部,脑袋都疼,他现在都有画面感,李世民站在他面前对他一顿狂喷。

接下来说的就是正事了,但是就几句话而已,第一让他等待后面的二十万大军,然后跟着程咬金一起回前线,不回去就是抗旨,抄家罚没家产。

第二就是让他做好督军一职,一切按照军法军规行事,大元帅无权过问,让他放开手脚帮助李承乾稳住地位。

第三就是整顿军纪,去除军队的不良风气,要按照李慎护卫营的标准执行。

看到最后李慎反过来调过去发现没有了,这让李慎这个气恼,合着正事就这些,剩下的话都是训斥自己的。

而且还要抄家罚没财产,这个爹是不是惦记他很久了,想要找个借口偷家。

叹了一口气,李慎把书信放在蜡烛上点燃,别管是不是密旨,这上面这么多骂自己的话就不能让它存在。

李慎知道李世民肯定不会让自己回去的,所以他才一直留在武厉逻,要不然他早就回长安城了。

这件事李世民早晚都会知道,都不用自己汇报,作为帝王,尤其是李世民这种对国家的掌控这么强的帝王,肯定有自己的情报系统。

只不过李慎现在不知道李世民到底要如何处理赵元这件事,他估计赵元可能要凶多吉少了,

就是因为他才导致李承乾被逼迫,还连带一个督军被气走,李世民能让他活着才怪。

整理好思绪,李慎对着石头说道;

“吩咐下去,加快进度,本王很快就要去阵前了,要在临走时把接下来的事情做完。”

二十天后,桥墩已经修建完成,开始上桥板,整张桥板太重所以李慎选择分开一个桥墩一个,在用架设的滑轮组,一点一点的把桥面挪上去,

整个过程上千人各有分工,十几根小儿手臂粗的绳子被几百人分别拉着,一点一点往前挪。

古人的智慧,再加上李慎现代人的方法,桥板被安稳的放在了第一节桥墩上,李慎看着整个过程,感叹劳动人民的伟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