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乐秀窝 > 其他 > 东北出马笔记吴半仙小说免费阅读完整版 > 第1013章 不住相布施

东北出马笔记吴半仙小说免费阅读完整版 第1013章 不住相布施

作者:吴小凡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4-06-18 23:07:32 来源:882

星云大师也曾说过:忍耐,是一种阴德。

当然了,此处说的“忍”,并不是教你混淆世间的是非之别、真伪之别、善恶之别,遇到小人诽谤一味地自省和忍让,甚至一言不发默默忍受,这样就是错误的了。

忍耐是相对而言的,是一种反思反省,在出现问题的时候,如何设身处地的去站在他人的角度去思考和理解。

在《你不可不知的人性》一书中讲到:“能够用同样的心,想想别人的处境,忍耐自己的不便与不悦,非但不苛责,还主动减轻对方心情的负担,就是积阴德。”

所以说,这里的忍耐是宽宏大量,是换位思考,是理解和宽容。

但我们在面对自己及他人受到恶意诬蔑,那就不必替他思考,也不必理解他了,应该直言揭穿,维护社会信誉和公理道义,包括帮助修护他人尊严,而不是做键盘侠随声附和,助长邪风,所以这也是一种行善,也是我们力所能及的积阴德。

关于这一点,和前面我讲过的梁道长的思路,倒是挺一致的。

我再举一个关于阴德的例子,当年达摩祖师一苇渡江而来,眼见汉地“一派大乘景象”,随即开启了东土禅宗一脉的门庭。

当时,佛教最大的护法者,也是达摩祖师最大的供养者,就是梁武帝。

这个故事,就是关于梁武帝和达摩祖师的。

话说有一天,梁武帝召见达摩祖师,对他讲:“我登基以来,印经造庙,斋僧供佛,做了如此之多的善事,我的功德有多大?”

达摩祖师坦然回答:“没有任何功德,你只是做了一些善事。”

梁武帝不解,于是达摩祖师对他说:“你口中的这些,不离世俗,如同人的影子,虽然看似真实,实际是虚无的。真正的功德发端于般若智慧,它是圆融的,本性空寂,不能用世俗的方法获得。”

达摩祖师的话,说的就是梁武帝虽然做了许多善事,但都离不开一个功德相,目的在于获得名声,这是阳德,来源于著相布施。

梁武帝对于佛门的僧众格外恩惠,施舍大量财物,但对于世间的穷苦百姓,却不闻不问。

所以,这种著相的心态布施,所得无非一些有漏福报。

“阴德”则全然不同,它来源于无相布施,即《金刚经》所谓:“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阴德本性空寂,能用般若空性的智慧行善,善事做过之后,不留于口,不住于心,才是行善积德的最高境界。

《金刚经》云:“若菩萨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

大家看到了吧?不住相布施,这话是佛说的,谁要是再抬杠,就去找佛祖抬吧,我不跟你抬。

不住相布施的含义,就是不把自己的布施当回事,也不计较回报,不求任何利益,一切都顺其自然,顺从自己的本心,这样你的福德才会不可思量。

那么住相布施与不住相布施在形式上没有差别,只是“心态”不同。一个是人间的善举,一个是般若智慧的随顺慈悲。一个是迷中行,一个是悟中行。

这两者,我都是提倡的,因为我们都是凡夫俗子,都有七情六欲,我没有让大家都不求回报的做善事,不管住相还是不住相,只要你做了,都是向善迈了一步,南无阿弥陀佛。

讲完了功德,咱们书归正传,继续讲故事。

当时马叔说想要留下,还要带着马云峰一起留下修庙,派我回家筹钱。

此言一出,众人都是感到意外,但实际上也在意料之中。

紫虚道长还想拒绝,但马叔心意已决,当即就带着我们两个开始在庙里干活,整理院落,收拾大殿,把那些断裂的碎砖统统都清了出去,然后开始平整地面。

紧接着,马叔列了个清单,又拿出一张银行卡,吩咐我去采买物料,他说自古有句话,叫做要想富想修路,我们要想让庙里香火鼎盛起来,首先就得把进山的路修一修,还有这庙里的破烂院子,还有那个破旧香炉,统统换掉!

眼看着轰轰烈烈的修庙行动就要开始,这个时候,紫虚道长的另外两个徒弟也采药归来了。

我一看,这两个徒弟都是男的,心里踏实了点,看来这干活的事不用都压在老马和小马身上了。

不过我有点好奇,就偷偷问张文文,那位世秀去哪了?前面她说逃跑的那个徒弟,不会是世秀吧?

张文文笑了起来,说逃跑的另有其人,世秀师兄是让师父派出去挂单了,让她好好学习科仪,以后是要做高功法师的人呢。

原来如此,其实我对这道教的科仪也挺感兴趣,尤其是那个经韵很好听,于是我就问她,以后有没有学科仪的打算,如果学会了,是不是她也能成为高功法师?

张文文摇摇头,说高功不是那么容易学的,做一套科仪很复杂的,而且全真科仪众多,真正的高功法师要样样精通,很难的。

这时候马云峰在旁插话,说现在很多网络上的道士开始贬低科仪,说法是:老祖天师创教的时候就没有什么科仪,所以大家不用重视科仪,只要行法灵验就好了,科仪就是为了迎合皇室弄出来的,弄一些漂亮的法衣,只是看着好看,讲究个排场而已,其实都是糊弄人的。

还有人说,只要一心向道就好,大家都是为了引人向善,就算科仪做的再好,但人品德行不好,也一样不算是道士。

还有人说,老祖天师当年驱邪捉鬼的时候,也不用什么科仪,所以真正的道士动念之间就可以应验,自有天神听命!

综上所述,道士学科仪是没啥用的,如果用会不会科仪来区分真假道士,也是偏颇的。

那么这种观点,到底是对的,还是错的呢?

这个问题给张文文难住了,有点不知道怎么回答,只能如实告诉我们,说她也并不会科仪,只是偶尔给帮帮忙,可能是还没到学科仪的时候。

不光张文文,我们几个也都不明所以,于是齐刷刷地转头看向马叔。

新笔趣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