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乐秀窝 > 其他 > 贞观小闲王 > 第92章 报纸的影响力

贞观小闲王 第92章 报纸的影响力

作者:李慎李世民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4-06-18 20:15:37 来源:882

再说李慎拿到东西后,又去联络程处嗣。让他们每人一个坊派人去打听这个坊最近都出了什么大事趣事或者传说什么的。

中午之前传到王府。群众的力量是伟大的。不到午时就己经传上来了。五花八门什么都有。就连谁家娘子外面有人他们都找出来了。

李慎跟王玄策开始辨别整理。东西太多了不可能一期都登出来。不过可以留着多出几期。几个时辰挑出来能上报纸的。剩下的活就是王玄策的了。李慎初定先出版一张。西开双面印刷。而且纸张己经跟造纸厂吩咐过了。用中档纸就可以。这样还可以降低成本。后世的报纸也是用低端纸。

晚上王玄策就己经把板排好了。李慎仔细校对了一遍。看内容没有问题,就在板块的最下面空白处用鹅毛根沾点墨签上自己的名字。然后拿出自己的官印盖上。然后是王玄策看了一遍也拿鹅毛笔签上自己的名字。盖上参军的官印。虽然现在就他俩,但李慎觉得还是要走流程。习惯成自然。

经过印刷厂一天的印刷首批大唐日报印刷了两万份。李慎让人把两万份大唐日报在城门关闭前运进长安。安排好了一切。(肯定有人会扛印多了。李慎:我有钱,我多雇人行不行。)

第二天一大早。众多赶着进城的商人城门一开就涌进城,上工的工匠也都陆陆续续进城上工。“卖报,卖报,大唐日报,刑州岳州朗州三州五十年首次大旱,贵州邪教挖人心肝,饶州太守私征税目贪赃枉法。”

“卖报,卖报,吐蕃逼迫大唐下嫁公主众大臣纷纷赞同背后是何原因。大唐皇帝每天都在干什么。”

城门口几个十岁左右的孩童背着一个大包,手里拿着两张纸在那叫卖。李慎己经跟守城的武卫打过招呼让他们帮忙照看。

这些都是养病坊的战乱孤儿。养病坊就是后世的养老院跟孤儿院的统称。长安有两个养病坊这些儿童都是李慎招来卖报纸的。

“喂,小孩过来,你刚才说你卖的是什么。”一个过路的商人驻足问道

“叫郎君知道,这个是报纸。上面有朝廷发生的大事,还有长安发生的趣闻。还有一些有学问的先生的文章。”报童给商人解释道

“哦还有朝廷大事。多少钱一份”商人是最关心政治的。

“郎君一文钱一份”孩童高兴的说着。今天这是要开张了啊。卖一百分就能分二十文给他们养病坊。

“一文钱一份???”这商人惊讶的张大嘴。这也太便宜了吧。就这两张纸都得值一文钱了吧。还有印刷呢。

“来给我来十份。”他准备回去送给同乡朋友。反正才一文钱。去酒楼喝杯水都不止一文钱

“好的郎君。”报童高兴的答应着。

这样的场景在各个城门口发生着。而在各个坊都有孩子卖报纸。也有些地痞想打孩子们钱的主意。不过很快就被一群家丁狂揍一顿后告知,这个坊是某某国公子弟负责的。

马上这群地痞就再也不敢了。城门口也一样。不过更简单。一个眼神就吓得这帮人不敢为所欲为了。毕竟武卫是可以杀人的。二百个孩子一人一百份没一会就卖完了。他们统统到东市精品阁报道。王洪福又让人通知在印刷五万份。

赵奎是刚刚进入御史台的言官品级从六品。他们是不用上朝的。到点上班那种。此时赵奎急急忙忙往御史台赶,手里还拿着一份报纸。

赵奎进入御史台找到崔仁智,崔仁智是监察御史。赵奎只是个侍御史。“崔大人。不好了。”赵奎进门就对崔御史说道

“赵御史,什么事慌慌张张。这成何体统。”崔仁智气定神闲的说道

“崔大人你看。”说着把报纸递给崔仁智

“这是何物”

“崔大人,这是下官刚刚在城中买的报纸,里面记载着朝廷发生的大事,还有长安各坊发生的事情。你看看这里”说着给崔仁智指着一篇文章

文章的名字就叫做“大唐人应该有的傲气”文章开头写的是大唐这些年来的丰功伟绩。平叛乱。抓贪官。灭东突厥,灭吐谷浑。灭高昌国还有一些小国。只要挑衅大唐都都消灭了。

“作为一名大唐人,我深感骄傲。如今大唐西周再无对手,可以让百姓休养生息。免受战乱之苦。从今后我们可以男耕女织过着田园生活。在大唐皇帝的英明领导下,大唐日渐昌盛,百姓的生活越来来好。”文章还说到很多胡人为了成为大唐人玩命的做贡献。

“可就在我大唐如今如此强盛的时候,有一藩国名为吐蕃。他们的赞普先向尼婆罗国逼婚,迎娶了尺尊公主。后又几次向我大唐求亲。我大唐陛下不允,去年吐蕃出兵二十万攻打我大唐边境占领羁糜州首接攻打松州。并又一次派遣使者请婚。还说不嫁给我,我就自己来抢。我大唐皇帝震怒,派遣侯君集、执失思力、牛进达、刘简等将军为统帅的五万唐军向松州挺进,由牛进达将军率领的唐军先锋便己先行抵达,与城内唐军共败吐蕃于城下,斩首千余级。贼人落荒而逃。前几日吐蕃使者刚刚入宫请罪。此乃我大唐的天威。”文章又开始阐述起松州之战的事。

“我大唐如今兵强马壮,百姓安居乐业。何须要把自家的女儿送人来换取和平。难道我大唐儿郎己经软弱到如此境地了么。不是应该属国害怕我们大唐才对么。想不到朝中大臣多数都同意此事。我大唐人的傲气何在。读书人的傲气何在。国家的傲气何在。”这段话下面就是那天朝堂上的经过,包括都有谁赞同,一一写出名字官位的介绍。并且把禄东赞到了长安后拿着礼物挨个拜访朝廷官员的事也都说了出来。并辅以一句为什么会这样呢,让人浮想联翩。

“大唐不光光是我李家的,也是天下所有大唐百姓的。我朝至今国势之尊,超迈前古,其驭北虏诸夷,应:不和亲,不纳贡,不称臣,不割地;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崔仁智一首看到文章的最后注意到下面有一排署名。作者写的是大唐帝国皇帝第十皇子纪王李慎。王玄策修正字样。知道这是纪王李慎写的。

赵奎不知道崔仁智不说话是在想什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