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乐秀窝 > 其他 > 行长驾到 > 第151章 贷后管理现状

行长驾到 第151章 贷后管理现状

作者:林外秀木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4-05-05 09:03:55 来源:sang采集规则-源站1

关于大谷银行百府市支行信贷运行的薄弱环节,贷后管理体系陆祎始终是抱着怀疑和否定态度的,如果贷后管理具备有效性,不会出现这么多的责任人和案件。重构的设想,一直在陆祎心中酝酿。

银行业的大佬分别说过很多重要的话,“事实上银行家从事的是管理风险的行业。简单来说,这就是银行业。”“银行之所以对现代社会做出了巨大贡献,一大原因就在于他们愿意承担风险”。“银行是因为承担风险而盈利,是因为没有有效管理风险而亏本”。

这几句话可谓一语中的,直击要害。在风险无处不在的市场经济中,银行因为承担风险而生存和发展,银行因为经营风险而精彩和繁荣。毫无疑问,未来银行业的竞争将集中在风险管理能力上展开,风险管理能力成为构成银行核心竞争力的核心元素。而贷后管理则是银行风险管理过程中十分重要、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

然而,面对日益激烈的同业竞争,面对存款的大幅起落,面对为了应对激烈竞争而不得不开展的业务创新,大多数银行将人力资源、费用分配、绩效考核极大倾向于业务拓展,贷款只是推动业务发展的一种手段,风险管理工作边缘化,贷后管理工作由下而上均成了一种形式。这是目前整个银行业面临的一个普遍现象。没有一家银行因为规模小而破产,所有破产的银行均是因为资产质量差、风险管理不善而关门。

大谷银行一直将稳健经营作为核心管理理念。风险管理是经营管理的重中之重,从总行到分行再到支行,对风险管理的重视程度较高。面对近年经济快速增长,银行业务跨越式发展,以及经济形势的莫测变化,总行对信用风险条线进行了改革,部门职能和定位进行了一定的调整,进一步加强了风险管控工作,为大谷银行又快又好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保驾护航作用。

但经过几年的运行,在分行层面及基层经营单位实际操作过程中,仍存在一定的不足。陆祎以**市行和百府市支行为蓝本,对大谷银行贷后管理工作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体系有效性重构进行探索,以期对大谷银行贷后管理工作有所启发和帮助。

贷后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一是对贷后管理工作重视不够;二是风险意识淡薄,忽视银企利益冲突;三是重视放款前条件落实,忽视放款后管理;四是没有形成有效的监督巡视检查制度;五是创新及重点产品业务贷后管理工作跟不上;六是贷后管理架构及工作职能分工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

对贷后管理工作重视不够。思想认识和态度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基础,贷后管理工作也一样。但客户经理为什么对贷后管理不重视,而将其精力的80%以上用到存款组织工作上了呢?从主观方面分析,客户经理对不良贷款产生对其职业生涯的影响有一定的认识,但从以往尽职问责情况来看,结果及处罚程度不足以对客户经理心理产生足够的压力和影响。从客观方面分析,大多数分行或基层经营单位对贷后管理工作的考核在整个综合经营考核中分配比例太小或者根本未纳入,再加上贷后管理工作的短期效益不明显。从趋利心态来说,舍弃贷后管理工作而将更多时间分配到营销工作成为客户经理的一种自然选择。

风险意识淡薄,忽视银企利益冲突。银行与信贷客户之间是利益共同体,但债权人和债务人权利义务的不同,必定存在着一定的利益冲突。但随着银行业竞争日益激烈,业绩考核日益残酷,客户经理生存压力亦随之日益增加,而其风险意识却随之降低,忽视银企利益冲突,忽视企业存在欺骗银行的可能性。在实际贷后检查工作中,往往要求企业写个经营情况报告,然后在其基础上修修改改,即形成贷后检查报告,敷衍了事,根本不去实地考察核对。更有甚者,还反过来帮助企业想点子、出主意,规避上级行检查,俨然成了一个完全的利益共同体。

重视放款前条件落实,忽视放款后管理。基层经营单位,包括客户经理对授信审批决议管理条件的落实不重视,贷款审批条件持续落实不及时。放款条件一但落实,贷款发放后,对于客户经理来说就已万事大吉,迟迟不落实贷审会审批决议确定的管理条件。并对授信申报前承诺的综合收益回报,亦不严格按照承诺去落实。由于贷后管理人员不足,职能不清等原因,分行机关贷后管理人员无法切实深入下去检查管理条件和综合收益回报的落实情况,导致客户经理对该块工作更加放任不管。

没有形成有效的监督巡视检查制度。在现行贷后管理体制下,没有硬性要求分行机关贷后管理人员必须到每个企业进行实地贷后管理,且事实上,公司业务部和授信审批中心分别只有有限的贷后管理人员,忙于日常事务处理,也无时间、无精力到基层,到企业做贷后检查。

创新及重点产品业务贷后管理工作跟不上。为了应对日益白热化的市场竞争,总分行推出了很多创新业务,对贷后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如汽车金融业务异地客户贷后管理工作,无法按总行贷后管理办法要求的频率进行实地考察,收集贷后管理相关资料也比较麻烦,对企业的经营状况难以实时了解。现在问题最突出的是供应链金融货押业务,问题频发,质押货物被重复质押,甚至质押货物被企业盗卖。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